首页 / 明星 / 为何小满之后无大满?听听专家怎么说 蕴含深刻哲理

为何小满之后无大满?听听专家怎么说 蕴含深刻哲理

为何小满之后无大满?听听专家怎么说 蕴含深刻哲理。5月21日是小满节气。小与大常呈相对关系,如同一棵果树上大果与小果并存,但事物并非绝对,例如出嫁女子未必随丈夫生活。小满节气后无“大满”,表面上看似无需解释,然而诸多看似无需解释的现象背后往往蕴含深刻道理。

关于小满之后为什么没有大满,人们看法各异。其中一个原因与中国古代传统的儒道观念有关。老一辈们规劝年轻人常说的一句话是“话不要说太满”,正所谓“满招损,谦受益”。在中国古代的传统观念里,极限的圆满其实是不可取的,因为“反者,道之动也”,事情太过圆满了那就要向不好的方向转变了。

明代郎瑛在《七修类稿》中提到:“夫寒暑以时令言,雪水以天地言,此以‘芒种’易‘大满’者,因时物兼人事以立义也。”意思是寒暑变化根据时令而言,雪水多少依据自然现象而言,而用“芒种”替代“大满”作为节气名称,是综合考虑了自然物候和人类活动来确立其意义的。也就是说,用小满和芒种这两个节气不仅仅是描述气候,更是将物候和做人的道理结合在一起了。

中国人常说,“物极必反,盛极而衰”,“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也是如此道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事情太过圆满往往被视为不祥之兆。所以小满之后没有“大满”,这反映了老祖宗的辩证思维和处世智慧。小满就是一种恰到好处、适度平衡的状态,告诉我们人生和自然界中的事物都应该保持未满状态,这样才能持续发展和进步。

清华大学历史系刘晓峰教授认为,大寒小寒、大暑小暑等节气之所以成对出现,是因为它们在极冷或极热的时间段内持续时间较长,相当于两个节气。在这段时间里,人们往往处于猫冬或避暑状态,活动较少,因此划分为两个相连的节气更为合理。而在春种秋收期间,农事繁忙,节气本身特点分明,无需再通过命名两个大小相连的节气来区分。小满时节正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农事活动频繁,因此无需再设“大满”节气。

农史学家唐志强从谷物成熟程度的角度给出了解释。他认为,小满和芒种都是针对麦子的成熟和收获情况来说的。小满时节麦子开始灌浆饱满但尚未成熟;而芒种时节麦子完全成熟并迎来收割。因此,在夏季的节气中,用“小满”和“芒种”反映麦子的成熟程度变化更为贴切。如果再加上一个“大满”节气,反而显得冗余和不合逻辑。

为何小满之后无大满?听听专家怎么说 蕴含深刻哲理

另外,还有一种隐晦的解释认为,二十四节气中无“大满”,主要触及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灾难记忆。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留下了一次又一次关于大洪水带来巨大灾害的记忆。水是生命的源泉,但水大则为大灾。形容江河满溢的“大满”一词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洪水肆虐的场景。因此,古人可能有意避免使用“大满”这一词汇。

小满节气之后没有编排“大满”,这是人对自然的一种深刻认知和理解,也是中国人的一种处世哲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nbdtoutiao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n/ent/147789.html

nbdtoutiao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