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星 / 北方多地为何持续高温?是否属于极端天气?专家解析背后原因

北方多地为何持续高温?是否属于极端天气?专家解析背后原因

近期,北方多地出现高温天气。才入夏不久,北方为何持续高温?是否属于极端高温天气?带来哪些影响?

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21日白天,陕西中南部、山西中南部、山东南部、河南中西部、湖北西部、四川东部、重庆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到37℃至39℃,局地可达40℃以上。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首席预报员高辉表示,近期北方地区受到大陆暖高压持续控制,在西风带暖高压脊控制下,华北、黄淮一带下沉气流使空气增温,加上晴空少云,太阳辐射强烈,进一步加速地面升温,导致高温提前且气温异常。此外,全球变暖背景下,华北、黄淮高温有明显的提前趋势,地形也会产生“焚风效应”,加重局部地区的高温天气。

国家气候局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室高级工程师代潭龙解释,由于温高雨少,相对湿度较低,蒸发少,热量损失减少,加上城市地表多是水泥或柏油,在强太阳辐射、无风、低湿度的晴天,地表吸热速率远超散热速率,地表温度很容易出现极端高温。预计21日至22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将先后出现一次小到中雨过程,北方地区高温天气将逐步缓解。

对于极端高温天气的监测,中国气象局有明确标准。高辉举例说,河南林州18日20时至19日20时,日最高气温高达43.2℃,不仅打破春季最高日气温记录,在整个夏半年时段也位列1961年以来历史第二位,属于极端高温天气。但从全国逐日极端高温事件监测来看,并不是所有北方目前的高温天气都达到了极端高温标准。

高温天气给电力保供、人体健康、农业生产等带来诸多影响。高温导致空调、制冷设备使用量大幅增加,用电负荷快速攀升,增加能源系统运行不稳定的风险。同时,高温常常伴随少雨,引发河流水库水位下降,水力发电受到影响,最终威胁电力供应。高温还可能导致人体热平衡被破坏而产生中暑和其他疾病,儿童、老年人、体弱者以及慢性疾病患者在极端高温天气下发病率明显上升。高温少雨天气对农业造成较大影响,5月正值冬小麦灌浆关键期,高温干旱加剧土壤失墒,易导致籽粒发育不良,干热风天气使小麦减产风险增加,玉米、花生等春播作物在高温下生长迟缓。代潭龙建议,北方旱区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天气演变,加强水资源调度和管理,适时开展增雨作业以缓和当前旱情。当前,甘肃东部、陕西中部、山西中部和南部、河南西部、宁夏大部等地部分地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需加强防范,确保林区安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nbdtoutiao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n/ent/148149.html

nbdtoutiao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