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傍晚,在建业电影小镇《村口小学堂》剧场内,一段字正腔圆、韵味十足的河南方言朗诵回荡在观众耳边。这段话的朗读者是一位长着“外国面孔”的姑娘——自媒体博主、“小黑妮儿”范梓鹤,她能说一口地道的河南话。
虽然有着极具异域风情的外表,但范梓鹤却拥有一口地道、接地气的河南话,网友评价她“不开口‘超模’,一开口‘馏馍’”。这种外貌与方言之间的强烈反差,让她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迅速走红,收获了百万粉丝的关注。
她在现场朗读的方言诗歌改编自俄国诗人普希金的经典之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当这首原本略带忧伤情绪的诗篇被范梓鹤用河南话演绎出来时,顿时化作了一种亲切、幽默而又饱含韧性的表达,既保留了诗意的内核,也展现了中原方言独特的生命力。
《村口小学堂》是建业电影小镇推出的一项特色互动剧场项目。老式木头板凳、叮叮当当的铜钟、先生手中的戒尺……剧场还原了20世纪90年代乡村小学的课堂场景,唤起不少观众的童年记忆。在现场,范梓鹤与台下的大朋友、小朋友们围坐在讲台前,一起学念河南话。院子里不时响起“觳觫”“中不中”的热闹回应,乡音在笑声中传递,乡愁也在互动中被唤醒。
许多网友开玩笑说,说河南话会影响颜值,但范梓鹤并不这么认为。“可我从来没觉得,说河南话怎么就影响形象了?咱河南的小妮儿多漂亮,咋会因为说方言就‘土’呢?”在她看来,说方言不仅不会拉低形象,反而是一种真实而自然的表达方式。
“我是在河南长大的,从小就说河南话,说方言对我来说太自然了,那是我内心最放松、最舒服的语言状态。”这种语言习惯不仅未曾改变,反而成为她走进家乡、连接乡土的一种亲密纽带。
剧场的一位演员表示,他们挑选的河南话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听过,但很多人可能并不会写,甚至不认识那些字。通过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一代代的口口相传,这些老话、老字才得以流传下来,成为河南独有的语言财富。希望通过这种表演的方式,让更多人明白这些词的意思,了解它们的来历和文化根源,把这份乡音里的文化传下去。
对范梓鹤来说,河南话不仅是一种语言,更是河南人的根,是这片土地最独特的文化标识。无论走到哪里,这份乡愁都挥之不去。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名河南人,她一直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河南拥有厚重的历史积淀,诞生了无数文化名人,留下了璀璨的文明遗迹。更重要的是,河南人身上有一种特别的劲儿——那种坚韧、踏实、不服输的精神,遇事不慌,遇难不怯,这种劲儿让她始终觉得踏实、安心。
谈及未来规划,范梓鹤希望能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未来,我会继续努力,尽己所能助力河南文旅推广和‘三农’经济发展。通过自己的创作,让更多人了解河南、关注河南,真正热爱这片土地。”她表示,今后还将持续创作更多有温度、有价值的内容,用镜头和语言把河南的故事讲得更精彩、更生动。
吭气、挟邩、意症、苦楚脸……这些河南方言词汇虽看似家常,却蕴含着河南人骨子里的乐观与豁达。正如范梓鹤所言,小时候学普通话是为了走出去;长大后学方言,则是为了不忘回家的路。在乡音日渐式微的今天,留住方言、讲好家乡故事,已经成为最朴素且深沉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