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判一方净身出户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一方重婚,严重违反婚姻忠诚义务;二是一方与他人持续稳定同居,给配偶造成精神伤害;三是一方在婚姻中虐待、遗弃家庭成员,违背扶助义务;四是一方在离婚时隐藏、转移等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侵占另一方财产。不过,具体判决结果会依案件情况和证据确定,并非绝对。
一、什么情况下离婚判净身出户
离婚时判一方净身出户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一方存在重婚行为,这种严重违反婚姻忠诚义务的行为,在离婚时法院往往会判决其净身出户,以维护婚姻的公正性和另一方的合法权益。
②一方与他人同居,且这种同居关系持续且稳定,对配偶造成了极大的精神伤害,法院可能会作出净身出户的判决。
③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存在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行为,这种行为违背了夫妻间应有的扶助义务,法院会考虑让其净身出户。
④一方在离婚过程中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法院在查明事实后,会判决其少分或不分财产,甚至可能判决其净身出户。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判决结果还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证据来确定,并非绝对的。
二、净身出户在离婚判决中有哪些法律依据
在我国离婚判决中,并无“净身出户”的直接法律依据。不过,在特定情形下,财产分割会倾向无过错方。
若夫妻双方自愿签订协议,约定一方在特定条件下(如出轨等)离婚时净身出户,且该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那在离婚时可按协议执行。
《民法典》规定,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法院根据财产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若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但这也不意味着一定净身出户。
三、哪些行为会导致离婚被判净身出户
在我国法律中,并没有“净身出户”的直接表述。通常情况下,夫妻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法院根据财产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不过,有以下两种情形可能使一方少分或部分财产:
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
若夫妻双方有书面协议,约定一方出现特定情形(如出轨)就净身出户,且该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内容合法,法院一般会尊重该约定。
在探讨什么情况下离婚判净身出户时,我们知道,一般而言,一方存在严重过错,比如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等,可能会在财产分割上少分甚至净身出户。但净身出户并非绝对,还需综合考量多种因素。比如夫妻双方是否有婚前财产协议对财产分配另有约定。另外,家庭财产的来源和性质也会有影响。如果对净身出户的具体情形、相关法律规定及自身权益仍有疑问,不要错过获取专业解答的机会。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剖析,为你的婚姻财产问题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