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星 / 71岁陈佩斯回忆春晚舞台:我和朱时茂算是应运而生,年轻时也相当膨胀 从春晚到电影的坚守

71岁陈佩斯回忆春晚舞台:我和朱时茂算是应运而生,年轻时也相当膨胀 从春晚到电影的坚守

71岁陈佩斯回忆春晚舞台:我和朱时茂算是应运而生,年轻时也相当膨胀 从春晚到电影的坚守!2025年夏天,71岁的陈佩斯带着电影《戏台》重返大银幕,票房逆袭至6亿,豆瓣评分高达9.1。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当年与央视的恩怨时,他轻笑一声:“年轻时确实膨胀过,但那股子轴劲儿,也是艺术家的本分。”从春晚顶流到“被封杀”23年,再到话剧舞台的孤勇者,陈佩斯的人生犹如一部荒诞又真实的喜剧。

71岁陈佩斯回忆春晚舞台:我和朱时茂算是应运而生,年轻时也相当膨胀

1984年的春晚上,陈佩斯与朱时茂的小品《吃面条》横空出世。一碗“空气面”和一个夸张的舔碗动作让全国观众捧腹大笑。这是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小品,陈佩斯用肢体语言撕开了传统相声的严肃面具,将市井生活的卑微与鲜活搬上舞台。此后十年,他与朱时茂几乎垄断了春晚的喜剧舞台,每一部作品都成为时代的记忆。

71岁陈佩斯回忆春晚舞台:我和朱时茂算是应运而生,年轻时也相当膨胀 从春晚到电影的坚守

这些经典背后是陈佩斯的执着。为设计《胡椒面》中光膀子的即兴动作,他顶着争议力排众议;为《吃面条》的细节,他反复试验十几次。朱时茂曾调侃他眼里容不得沙子,甚至能察觉观众席第三排的“假笑”。这种对真实的偏执,让他的喜剧既有市井烟火气,又暗含对时代荒诞的隐喻。

71岁陈佩斯回忆春晚舞台:我和朱时茂算是应运而生,年轻时也相当膨胀 从春晚到电影的坚守

1999年,陈佩斯发现央视下属公司未经授权将《王爷与邮差》等小品制成光盘牟利。他一纸诉状将央视告上法庭,成为“中国知识产权第一案”。尽管胜诉获赔33万元,却也彻底与央视决裂。他直言:“我要的不是钱,是艺术尊严。”

71岁陈佩斯回忆春晚舞台:我和朱时茂算是应运而生,年轻时也相当膨胀 从春晚到电影的坚守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创作理念的分歧。春晚逐渐沦为“收视率工具”,审查制度扼杀创新,后台甚至安排“笑拖”制造虚假掌声。陈佩斯无法忍受:“喜剧是生活的镜子,不是权力的传声筒。”离开春晚后,他一度种石榴为生,但骨子里的“戏痴”让他无法沉寂。2001年,他创立大道喜剧院,从零开始探索中国式喜剧。

71岁陈佩斯回忆春晚舞台:我和朱时茂算是应运而生,年轻时也相当膨胀 从春晚到电影的坚守

转型话剧初期,陈佩斯遭遇无数冷眼。首部作品《托儿》巡演时,观众寥寥,他抵押房产支撑剧团。2015年,《戏台》诞生,豆瓣评分9.0,但票房不佳。为打磨细节,他要求演员戏服内衬必须绣麒麟,连道具碗的釉色都要精确无误。同行笑他“较真”,他反驳:“戏比天大,观众买票是来看真诚,不是看敷衍。”十年间,《阳台》《阿斗》《惊梦》等作品巡演超过350场,豆瓣均分8.5+。观众发现,陈佩斯的喜剧内核早已超越搞笑——他以荒诞解构权力,用卑微者视角映射时代伤痕。

71岁陈佩斯回忆春晚舞台:我和朱时茂算是应运而生,年轻时也相当膨胀 从春晚到电影的坚守

2025年,陈佩斯带着话剧改编电影《戏台》杀回影坛。影片讲述民国戏班在军阀压迫下“宁改戏不改人”的故事,被媒体称为“借古讽今的寓言”。拍摄时,他每天凌晨4点到片场化老年妆,为一段醉酒戏反复NG20次,甚至因入戏过深在片场晕倒。资本五次撤资、排片被挤压至午夜场,但他坚信:“戏拍好了自然有人看。”结果证明,市场从未抛弃真诚。《戏台》点映口碑炸裂,单日票房从26万飙升至2亿,豆瓣评分8.9。观众感慨:“陈佩斯用一部电影撕开了流量时代的遮羞布。”

71岁陈佩斯回忆春晚舞台:我和朱时茂算是应运而生,年轻时也相当膨胀 从春晚到电影的坚守

从春晚到话剧再到电影,陈佩斯用45年证明:艺术的终极价值不在奖杯与热搜,而在能否让观众“笑中带泪,泪中带思”。他年轻时的“膨胀”,实则是对纯粹的坚守;晚年“不妥协”的倔强,是对流量狂欢最锋利的批判。陈佩斯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从不需要讨好时代,它自会在时光中沉淀出永恒的光芒。

71岁陈佩斯回忆春晚舞台:我和朱时茂算是应运而生,年轻时也相当膨胀 从春晚到电影的坚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nbdtoutiao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n/ent/158620.html

nbdtoutiao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