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宝妈产后通过坚持运动,从130斤成功瘦到92斤的经历,引发了许多人的关注和共鸣,她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强大的毅力,也为产后减脂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一、科学规划运动,循序渐进突破
产后身体恢复是前提,她并没有在刚生产后就急于高强度运动,而是先通过温和的方式开启恢复之路。比如产后42天复查后,从凯格尔运动、腹式呼吸等核心修复训练入手,改善盆底肌松弛和腹直肌分离问题。随着身体适应,逐渐加入低强度有氧,比如每天推着婴儿车散步30分钟,既能陪伴孩子,又能温和消耗热量。
之后,她根据自身状态慢慢提升运动强度,尝试产后瑜伽、普拉提等,增强身体柔韧性和核心力量;再到后来的跳绳、HIIT(高强度间歇训练),每周安排3-4次,每次40-60分钟,高效燃脂的同时避免过度劳累。运动中她特别注重姿势正确,避免因发力不当造成损伤,必要时还咨询了专业的产后康复教练。
二、搭配合理饮食,拒绝极端节食
减脂离不开“三分练,七分吃”,她没有选择节食,而是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调整饮食结构。每天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如鸡蛋、瘦肉、鱼虾、豆类),为身体恢复和肌肉修复提供原料;增加蔬菜和低糖水果的比例,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增强饱腹感;减少精制碳水(如白米饭、白面包),用粗粮(燕麦、糙米、玉米)替代,控制总热量但不克扣必需营养。
同时,她坚持规律三餐,不跳过早餐,晚餐适量减少但不会不吃,避免夜间饥饿感导致暴饮暴食。偶尔也会给自己“放松日”,适量吃些喜欢的零食,既满足口腹之欲,也让减脂计划更易坚持。
三、保持良好心态,在忙碌中挤时间
作为宝妈,她的减脂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要平衡照顾孩子、家庭琐事和运动的时间。她常常利用碎片时间锻炼,比如趁孩子午睡时做几组力量训练,晚上等孩子睡后跟着线上课程练习。过程中也曾因体重波动而焦虑,但她会及时调整心态,明白减脂是长期过程,不追求速成,而是享受身体逐渐变轻盈、状态变好的过程。
四、收获的不仅是体重,更是健康状态
从130斤到92斤,她用了近一年的时间,体重稳步下降的同时,身体状态也明显改善,产后的腰酸背痛减轻了,精力更充沛,照顾孩子时也更有活力。更重要的是,她通过坚持运动培养了自律的习惯,也给孩子树立了积极生活的榜样。
产后运动需兼顾身体恢复(尤其是盆底肌、腹直肌等特殊部位)和减脂需求,避免因不当运动导致损伤。
一、运动时间:循序渐进,避免过早高强度运动
产后42天内(产褥期):
以“修复”为核心,仅适合温和的被动运动或低强度主动运动,如腹式呼吸、凯格尔运动(盆底肌训练)、缓慢翻身、下床散步(顺产2-3天后,剖腹产遵医嘱)。
禁止剧烈运动(如跑步、跳跃、卷腹)、负重训练(如拎重物),避免增加腹压,导致盆底肌松弛加重或伤口开裂。
产后42天-3个月:
需先完成产后复查(重点检查盆底肌、腹直肌分离情况、子宫恢复等),根据医生评估决定运动强度。
可逐渐加入低强度有氧(如快走、产后瑜伽、普拉提),每次15-20分钟,每周3-4次,避免疲劳。
产后3个月后:
若身体恢复良好(无腹直肌分离≥2指、盆底肌松弛等问题),可逐步提升运动强度,如慢跑、游泳、低强度HIIT等,但仍需避免突然爆发性动作。
二、特殊部位保护:重点关注盆底肌和腹直肌
盆底肌修复优先:
怀孕和分娩可能导致盆底肌松弛,若未修复就进行增加腹压的运动(如卷腹、跳跃、负重深蹲),可能引发漏尿、子宫脱垂等问题。
运动前先通过凯格尔运动(收缩-放松肛门和阴道周围肌肉)强化盆底肌,每次10-15分钟,每天3次;若存在严重松弛或漏尿,需先进行专业康复治疗(如电刺激、生物反馈)。
腹直肌分离需谨慎:
产后腹直肌分离(肚脐周围两指以上)者,禁止做卷腹、平板支撑、仰卧起坐等“增加腹压”的核心训练,以免分离加重。
可先通过“腹式呼吸+核心激活”(如平躺屈膝,呼气时收紧腹部,想象肚脐贴向脊柱)改善,待分离缩小至1指内再逐步恢复核心训练。
三、运动强度与类型:拒绝“急功近利”
强度控制:
以“不疲劳、不疼痛”为原则,运动时心率不超过(220-年龄)×60%-70%,避免气喘吁吁(能正常说话为宜)。
哺乳期妈妈若运动后出现乳汁减少,可能是强度过高或脱水导致,需降低强度并及时补水。
适合的运动类型:
低强度有氧:快走、产后瑜伽、普拉提(侧重核心稳定)、游泳(产后3个月后,剖腹产需伤口完全愈合)。
温和力量训练:用弹力带进行上肢、下肢训练(避免负重深蹲),增强肌肉力量但不增加腹压。
禁止的运动:
剧烈跳跃、冲刺跑、高难度瑜伽动作(如倒立)。
负重训练(如举哑铃超过5kg、负重深蹲)、卷腹、平板支撑(腹直肌分离未恢复时)。
高温运动(如高温瑜伽),可能导致脱水或影响哺乳。
四、其他关键细节
运动前后的准备:
运动前热身5-10分钟(如关节活动、慢走),避免肌肉拉伤;运动后拉伸10分钟,放松腰腹、腿部肌肉。
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和防滑鞋,哺乳期妈妈可穿专用运动哺乳内衣,避免胸部下垂。
饮食与补水:
运动前后1小时避免大量进食,可少量吃香蕉、全麦面包补充能量;运动中及时补水(少量多次),避免脱水影响乳汁或身体恢复。
哺乳期妈妈需保证热量和营养充足,不可因减脂过度节食,以免影响乳汁质量。
关注身体信号:
若运动中出现腹痛、阴道出血、头晕、呼吸急促、盆底疼痛或漏尿,立即停止运动并休息;若症状持续,及时就医。
剖腹产妈妈需确保伤口完全愈合(通常3-6个月),避免拉伸或压迫伤口的动作。
结合生活习惯:
碎片化时间运动更易坚持,如抱娃时做踮脚训练、哄睡后做凯格尔运动,避免因“没时间”放弃。
保证充足睡眠(尽量与宝宝同步休息),睡眠不足会影响代谢和减脂效率,还可能导致疲劳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