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店绝不会告诉你的控糖狠招:3分糖可能比全糖更可怕!
午后,阳光慵懒地洒在办公桌上,忙碌的你是不是总想来一杯香气扑鼻的奶茶提提神?或是逛街时,被奶茶店飘出的香甜气息吸引,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奶茶早已成了当代人生活里不可或缺的“快乐源泉”。然而,糖分问题远比我们想象中复杂。
走进奶茶店,店员问你要几分糖时,你是不是习惯性选3分糖,觉得这样既有点甜味,又不会太甜,热量还低?但现实可能会给你“当头一棒”。目前奶茶行业并没有统一的甜度标准,不同品牌甚至同品牌不同门店,对3分糖、5分糖的定义都可能千差万别。有些店为了保证奶茶风味,即便你选了3分糖,实际添加的糖量可能比其他店的全糖还多。
从营养角度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天添加糖的摄入量应控制在50g以下,最好在25g以下。而一杯500ml的“标准糖”奶茶,糖含量通常在24 – 36克。要是不小心选到糖分超标的3分糖奶茶,一天的糖分摄入量很容易就超标了。长期高糖饮食不仅会让你体重直线上升,还可能增加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加速皮肤老化,让你提前和“黄脸婆”“中年油腻男”形象“接轨”。所以,别再盲目相信3分糖就一定健康,点单前不妨多留个心眼。
选奶茶时,很多人只关注甜度,却忽略了配料表这个“藏糖大户”。仔细看看,除了明显的白砂糖、果糖糖浆,还有不少“隐形糖”藏在其中。比如,你以为健康的椰果、布丁,制作过程中往往加了大量糖来提升口感;珍珠、波霸这类淀粉制品,本身虽不含糖,但浸泡它们的糖水,糖分含量高得惊人。就连一些标榜“无糖”的奶茶,也可能添加了麦芽糊精、果葡糖浆等甜味剂,这些成分在体内会转化为葡萄糖,同样会升高血糖。
某些品牌的奶茶,配料表前几位就有“植脂末”,这东西不仅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不利,为了提升风味,往往还添加了大量糖分。还有些水果茶,打着新鲜水果的旗号,实际为了平衡水果的酸涩,添加的糖量远超你的想象。选奶茶一定要花几秒钟看看配料表,尽量避开那些糖分靠前、成分复杂的产品,选择配料简单、以真奶、真茶和天然食材为主的奶茶,从源头减少糖分摄入。
大部分人点奶茶,默认选常规基底,却不知这可能是高糖的“元凶”之一。传统奶茶常用植脂末作为奶基底,前面提到,植脂末不仅没什么营养,还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为了掩盖其本身的味道,商家往往会添加大量糖。现在很多奶茶店推出了用鲜奶、燕麦奶、椰奶等做基底的奶茶,这些“真奶”基底不仅营养更丰富,口感也丝毫不输植脂末奶茶,它们本身不含额外添加糖,你可以根据自己口味控制糖分添加。
比如,一杯用鲜奶做基底的红茶拿铁,不额外加糖,茶香与奶香完美融合,清爽又健康;燕麦奶基底的奶茶,富含膳食纤维,能增加饱腹感,且自带淡淡的谷物香甜,即使不加糖也别有一番风味。大胆和店员说“帮我把基底换成鲜奶/燕麦奶”,既能享受美味,又能轻松控糖。
奶茶的小料种类繁多,看似丰富口感,实则是糖分和热量的“重灾区”。奶盖一般由奶油、牛奶、芝士等制成,脂肪含量高,还添加大量糖浆,一份奶盖的热量轻松破百千卡;珍珠、芋圆、红豆这类淀粉小料,本身碳水含量高,再加上浸泡的糖水,糖分爆表。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和小料“绝缘”,只要搭配得当,同样能享受美味。
椰果是个不错的选择,它富含膳食纤维,热量低,口感Q弹;仙草、龟苓膏也相对健康,虽制作时加了少量糖,但整体热量不高,还有清热降火的功效。要是实在割舍不下珍珠、芋圆,那就少加一点,同时减少主食摄入量,保证一天的碳水摄入总量不超标。小料是为了提升奶茶口感,而不是成为健康“杀手”,适量选择,才能让奶茶喝得无负担。
如果想完全掌控奶茶的糖分和用料,自制奶茶无疑是最佳选择。在家自制奶茶,原料新鲜、干净,放多少糖都由自己决定。准备好茶叶(红茶、绿茶、乌龙茶都可以,红茶更经典)、牛奶(纯牛奶、低脂奶、脱脂奶任你选)、少量冰糖或蜂蜜(也可以不加)。先把茶叶用热水泡开,焖几分钟,让茶香充分释放;再倒入牛奶,小火加热,煮至微微沸腾,根据个人口味加少许冰糖或蜂蜜调味(不加糖也很好喝),最后过滤掉茶叶,一杯香浓美味的自制奶茶就完成了。
要是喜欢水果茶,那就更简单了。准备新鲜水果(如草莓、蓝莓、柠檬、橙子等)、茶包和适量蜂蜜(可选)。把水果切成小块,放入杯中,加入茶包,用热水冲泡,待水温稍降后,根据个人口味加蜂蜜搅拌均匀。自制奶茶不仅健康,还充满乐趣,周末午后,自己动手做一杯,享受悠闲时光,简直太惬意了。
掌握这些控糖狠招,无论是选3分糖还是全糖,都能巧妙避开高糖风险,让你放心享受奶茶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