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星 / 一天中有2个时间段最容易发胖 多数人都在 “踩坑”

一天中有2个时间段最容易发胖 多数人都在 “踩坑”

很多人认为“发胖是吃多了、动少了”的结果,却忽略了“时间”对体重的影响——人体代谢、食欲调控随昼夜节律变化,一天中某些特定时间段若习惯不当,会大幅增加脂肪堆积风险。其中,晚上8点后、凌晨2-6点是公认的“易胖窗口期”,背后藏着科学的生理机制,且多数人常因忽视这些细节“默默长肉”。以下从易胖原理、常见误区和避坑方法三方面,帮你避开“时间陷阱”,减少发胖可能。

一、第一个易胖时段:晚上8点后(“食欲失控+代谢放缓”双重暴击)

晚上8点后是多数人一天中“最容易吃错”的时段,也是脂肪堆积的“黄金期”,核心原因是生理节律与行为习惯的冲突:

1.易胖原理:代谢降、食欲升,吃进去的热量更易变脂肪

代谢速率下降:人体代谢在白天(9点-18点)处于较高水平,晚上8点后,随着体温降低、激素分泌变化(如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代谢速率会下降30%-40%,此时摄入的热量更难被消耗,多余能量易转化为脂肪储存在腹部、臀部。

“饥饿素”异常升高:若白天饮食不规律(如不吃午餐、晚餐吃得早),或晚餐营养不均衡(缺蛋白质、膳食纤维),晚上8点后大脑会分泌更多“饥饿素”,让人对高糖、高油食物(如烧烤、奶茶、蛋糕)产生强烈渴望——这类食物消化快、热量密度高,吃后易导致血糖骤升骤降,进一步刺激食欲,形成“越吃越想吃”的恶性循环。

活动量几乎为0:晚上8点后多数人处于“久坐状态”(看电视、刷手机、加班),几乎没有能量消耗,此时摄入的热量(哪怕只是1杯奶茶、1包薯片),都会因“消耗<摄入”直接转化为脂肪。

2.常见误区:这些行为让你悄悄长肉

“睡前饿了,吃点‘健康’零食”:比如认为“吃水果不胖”,睡前吃1盘西瓜(约500g,含糖量10%,热量约200大卡),相当于多吃1碗米饭;或吃“全麦饼干”,但市售全麦饼干多添加糖油,1小包(30g)热量超150大卡,且缺乏饱腹感,容易吃多。

“喝杯酒/奶茶助眠”:酒精会抑制脂肪分解酶活性,让脂肪分解效率下降50%,且1杯啤酒(500ml)热量约150大卡,1杯珍珠奶茶(全糖)热量超400大卡;奶茶中的咖啡因还可能影响睡眠,间接加重代谢紊乱。

“加班太晚,吃顿‘正餐’”:晚上10点后吃面条、炒饭等主食,消化需要3-4小时,不仅增加肠胃负担,还会导致夜间血糖波动,多余热量会优先储存在肝脏和皮下,长期易形成“腹型肥胖”。

3.避坑指南:3招控制晚间食欲,减少热量堆积

晚餐“早吃+吃对”:晚餐尽量在18-19点吃,搭配“1拳主食(杂粮/薯类)+1拳蛋白质(鱼虾/鸡胸肉/豆腐)+2拳蔬菜”,比如“糙米饭+清蒸鱼+炒时蔬”,膳食纤维和蛋白质能延长饱腹感,避免晚上8点后饿肚子。

若饿了,选“低卡高饱”食物:晚上8-10点若实在饥饿,可吃1小份低热量食物,如“1小盒无糖酸奶(100g,约50大卡)”“1根黄瓜/1个小番茄(约20大卡)”“1把原味坚果(5-6颗,约30大卡)”,避免高糖高油。

用“非食物方式”转移注意力:饿时先喝1杯温水(缓解假性饥饿),若仍想吃,可起身散步10分钟、听首歌或做简单拉伸,多数情况下“食欲峰值”会在15分钟后消退。

二、第二个易胖时段:凌晨2-6点(“睡眠质量差+代谢紊乱”的隐形推手)

凌晨2-6点是人体深度睡眠的关键时段,看似“没吃东西”,但睡眠质量差会通过影响激素分泌和代谢,间接导致发胖——这是很多人“明明吃得少,却还是胖”的重要原因。

1.易胖原理:睡眠不好,比吃多更易胖

“瘦素”减少,“饥饿素”增加:深度睡眠时,人体会分泌“瘦素”(抑制食欲的激素)和“饥饿素”(刺激食欲的激素),二者平衡维持正常食欲。若凌晨2-6点频繁醒来(如熬夜、失眠),深度睡眠时长缩短,会导致瘦素分泌减少20%,饥饿素增加30%,第二天白天会更想吃高糖高油食物(如油条、蛋糕),且容易吃过量。

脂肪分解效率下降:夜间是脂肪分解的“黄金期”(尤其是凌晨3-5点,肝脏代谢活跃),深度睡眠时,身体会优先分解脂肪供能(替代碳水化合物)。若睡眠碎片化(如每小时醒1次),脂肪分解酶活性会下降40%,脂肪分解速度减慢,多余脂肪会在体内堆积。

胰岛素抵抗风险升高:长期凌晨睡眠不好,会打乱血糖调节节律,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即“胰岛素抵抗”)——身体需要分泌更多胰岛素才能将血糖转化为能量,多余的血糖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在腹部,同时还会增加“腹型肥胖”和糖尿病风险。

2.常见误区:这些行为破坏凌晨睡眠,间接致胖

“睡前刷手机/熬夜”:手机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导致入睡困难,凌晨易频繁醒来,深度睡眠时长不足(正常成年人需4-5小时深度睡眠,熬夜后可能仅1-2小时)。

“睡前喝太多水/吃利尿食物”:比如睡前1小时喝1瓶水,或吃西瓜、冬瓜等利尿食物,会导致凌晨频繁起夜,打断睡眠连续性,影响脂肪分解和激素分泌。

“凌晨醒了,刷手机到天亮”:凌晨醒来后若刷短视频、看小说,会进一步刺激大脑兴奋,难以再次入睡,形成“越醒越精神,越精神越难睡”的循环,加重代谢紊乱。

3.避坑指南:4招改善凌晨睡眠,提升代谢效率

睡前1小时“断电子设备”:用“阅读纸质书”“听白噪音(如雨声)”“泡温水脚(40℃左右,15分钟)”替代刷手机,帮助身体进入“睡眠模式”,提升深度睡眠占比。

控制睡前饮水量:睡前1小时内饮水量不超过100ml,避免喝咖啡、茶、酒精等刺激性饮品,减少凌晨起夜次数。

凌晨醒了,“不动脑、不看时间”:若凌晨醒来,不要看手机时间(避免焦虑),也不要想工作、生活琐事,可尝试“腹式呼吸”(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多数人会在10-20分钟内再次入睡。

固定作息,避免“补觉打乱节律”:即使周末,也尽量在23点前入睡、7点前起床,避免“工作日熬夜、周末补觉”——补觉无法弥补深度睡眠不足,反而会打乱昼夜节律,让凌晨睡眠更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nbdtoutiao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n/ent/161757.html

nbdtoutiao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