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星 / 孩子书包藏隐患?3物早查防意外

孩子书包藏隐患?3物早查防意外

孩子每天背着书包往返学校,书包里除了课本、文具,往往还会悄悄塞进一些“私人物品”。家长若疏于检查,有些看似不起眼的物品可能藏着安全隐患,轻则划伤、误食,重则引发窒息、触电等风险。以下3类物品需重点排查,早发现早清理,为孩子的校园安全多添一份保障。

隐患1:尖锐/坚硬物品——易造成划伤、碰撞伤害

孩子可能出于好奇或“好玩”,将尖锐、坚硬的物品塞进书包,这类物品在书包晃动或使用时,极易划伤皮肤、戳伤眼睛,甚至在摔倒时造成更严重的撞击伤害:

常见危险物品:

手工课剩余的刀片、剪刀(尤其是无保护套的美工剪)、未处理的硬卡纸边角(边缘锋利);

校外购买的金属玩具零件(如玩具刀、仿真兵器、小螺丝/螺母)、弹珠(表面坚硬,滚落时易绊倒他人,也可能被低龄孩子误食);

日常用品中的笔尖外露的钢笔/中性笔(未盖笔帽,笔尖易戳伤手或面部)、保温杯盖(若为金属材质且边缘锋利,掉落时可能划伤)。

排查与处理:

每天睡前或孩子放学回家后,检查书包侧兜、文具盒、课本夹层,发现尖锐物品立即取出,告知孩子“这类物品不能带入校园”;若为学习必需的剪刀(如低年级手工课),需选择圆头安全剪刀,并让孩子学会使用后及时收纳进带锁扣的文具盒,避免随意放在书包里。

隐患2:细小/易误食物品——低龄儿童需警惕窒息风险

对于幼儿园至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认知和自控力较弱,可能会将细小物品当作“玩具”或“零食”,存在误食、误吸导致窒息的重大风险,这类物品尤其需要家长重点关注:

常见危险物品:

零食类:散装糖果(如硬糖、果冻)、瓜子、花生、小颗粒巧克力豆(孩子可能在课间偷偷食用,说话或跑动时误吸进气管);

玩具/饰品类:小贴纸(边缘有胶,易粘在口腔或鼻腔内)、塑料小珠子(直径小于3厘米,如串珠玩具零件)、卡通徽章的小别针(若别针松动,可能脱落被误食);

学习用品类:橡皮屑(孩子可能无意识啃咬)、荧光笔笔帽(部分笔帽直径小、重量轻,误吸后易堵塞气管)。

排查与处理:

给低龄孩子准备书包时,优先选择透明夹层、无深暗兜的款式,方便直观查看物品;每天检查书包时,重点清理小颗粒零食(可替换为独立包装的软面包、水果等不易噎呛的食物),没收细小玩具零件,告知孩子“嘴巴只能用来吃饭、说话,不能放其他东西”;若发现孩子有啃咬文具的习惯,及时更换无味、无细小零件的安全文具。

隐患3:“三无”电子/易燃物品——暗藏触电、火灾风险

随着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增多,有些孩子会偷偷将非学习用的电子设备或易燃物品带入校园,这类物品不仅影响学习,还可能因质量问题引发触电、短路,甚至火灾隐患:

常见危险物品:

电子类:“三无”充电宝(劣质产品可能短路、漏液,甚至爆炸)、小型手电筒(若为旧电池,可能漏液腐蚀书包,电池乱扔还可能引发危险)、儿童智能手表(部分孩子用手表玩游戏、聊天,影响课堂纪律,且若手表进水或摔落,电池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易燃类:打火机、火柴(孩子可能模仿大人“玩火”,引发书包内书本燃烧)、香薰片(部分含易燃成分,接触高温或摩擦可能起火)、酒精湿巾(若为高浓度酒精,且与其他物品摩擦,存在火灾风险)。

排查与处理:

明确告知孩子“校园内禁止携带非学习用电子设备”,若为必要的智能手表,需提前与老师沟通,设置“上课禁用模式”;检查书包时,重点查看侧兜、书包底部,发现“三无”电子产品或易燃物品立即没收,向孩子讲解其危险后果(如充电宝爆炸可能烫伤皮肤);给孩子准备的湿巾、文具等,优先选择正规品牌、无易燃成分的产品,避免购买“三无”用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nbdtoutiao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n/ent/162990.html

nbdtoutiao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