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星 / 晚睡晚起让人长期处于炎症状态 别被”睡够8小时”迷惑

晚睡晚起让人长期处于炎症状态 别被”睡够8小时”迷惑

很多人觉得“只要总睡眠时间够,晚睡晚起和早睡早起没区别”,却忽略了一个关键——人体自带“昼夜节律生物钟”,晚睡晚起会强行打乱这个节律,让免疫系统、激素分泌、代谢功能陷入“错位工作”状态,进而诱发长期慢性炎症。这种炎症没有明显疼痛或发烧症状,却会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悄悄损伤血管、器官,甚至增加代谢疾病、心血管问题的风险。以下从生理机制到调整方法,帮你彻底看懂“晚睡晚起”与“慢性炎症”的关联:

一、为什么晚睡晚起会诱发“慢性炎症”?3个核心生理机制被打乱

人体的“昼夜节律”就像精密的“时间表”,调控着从睡眠到免疫的所有核心功能。晚睡晚起相当于“强行修改时间表”,导致身体各系统“配合失灵”,最终触发炎症堆积:

1.褪黑素“分泌错位”:抗炎“保护盾”失效

褪黑素不只是“助眠激素”,更是人体重要的“抗炎卫士”——它能直接抑制免疫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如TNF-α、IL-6,这些物质会直接引发炎症反应),同时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对身体的损伤(自由基过量也会诱发炎症)。

正常作息:晚上9-10点,随着光线变暗,褪黑素开始分泌,凌晨2-3点达到峰值,此时身体进入“深度修复期”,炎症因子被大量抑制;

晚睡晚起:若凌晨1-2点才入睡,褪黑素分泌会“延迟启动+浓度降低”——峰值可能推迟到凌晨4-5点,且分泌量比正常作息少20%-30%。相当于“抗炎保护盾”被削弱,炎症因子得不到及时清除,长期下来在体内堆积,形成慢性炎症。

2.皮质醇“昼夜颠倒”:从“抗炎”变“促炎”

皮质醇(应激激素)本是“抗炎帮手”,但它的作用依赖“精准的昼夜节律”:

正常作息:早晨6-8点皮质醇达到峰值(帮人清醒、应对白天压力,同时抑制夜间残留的炎症),之后逐渐下降,晚上10点后降至低谷(不干扰睡眠和修复);

晚睡晚起:皮质醇分泌会彻底“错位”——比如中午12点才起床,皮质醇峰值会推迟到下午1-2点,而晚上睡觉时皮质醇浓度仍“居高不下”(身体误以为“你还在活动,需要应激”)。

这种颠倒会让皮质醇“功能紊乱”:白天皮质醇不足,无法及时抑制日常炎症;夜间皮质醇过高,反而刺激免疫细胞过度活跃,释放更多炎症因子,从“抗炎”变成“促炎”,形成恶性循环。

3.肠道菌群“作息紊乱”:肠道炎症扩散全身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70%的免疫细胞集中在肠道,而肠道菌群的平衡直接决定全身炎症水平:

健康菌群: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菌)会分泌“短链脂肪酸”(如丁酸盐),修复肠道黏膜、抑制有害菌繁殖,从源头减少肠道炎症;

菌群失衡:晚睡晚起会打乱肠道“消化作息”——比如本该夜间休息的肠道,因你吃夜宵、熬夜活动被迫“加班”,同时菌群自身的“生物钟”(有益菌夜间繁殖更快)也被破坏。

研究发现,长期晚睡晚起的人,肠道内有益菌数量会减少15%-20%,有害菌(如大肠杆菌)增多,进而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形成“肠漏”)。有害菌释放的“内毒素”(如脂多糖)会透过受损黏膜进入血液,引发“全身性慢性炎症”,这也是很多人晚睡后“长痘、乏力”的核心原因。

二、长期炎症的“隐形伤害”:不只是“累”,这些问题正在悄悄发生

慢性炎症的可怕之处在于“无症状”,但会长期攻击身体器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明显问题:

代谢失控:炎症因子会干扰胰岛素作用(即“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难以控制,长期可能诱发2型糖尿病;同时炎症会促进腹部脂肪堆积,形成“肥胖→炎症→更胖”的恶性循环;

心血管风险升高:炎症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让胆固醇更容易附着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加高血压、冠心病、心梗的风险;

免疫力下降:免疫系统长期“应对炎症”会过度消耗,导致抵抗力降低,容易反复感冒、感染,甚至增加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

皮肤加速老化:炎症会刺激皮肤油脂分泌(诱发痘痘),同时破坏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导致皮肤松弛、长皱纹、肤色暗沉——很多人发现“熬夜后皮肤差”,本质是炎症在“毁肤”。

三、如何跳出“晚睡晚起→炎症”陷阱?3个“温和调整法”,不痛苦易坚持

很多人想调整作息却失败,是因为“突然早起”导致失眠、疲惫,反而更难坚持。其实不用“一刀切”,用“渐进式调整”让身体适应,才能真正恢复昼夜节律:

1.用“光线+15分钟”重置生物钟,不强行早起

人体对“光线”最敏感,早晨的自然光会抑制褪黑素、促进皮质醇分泌,帮身体“清醒”;晚上的蓝光则会延迟褪黑素分泌,让人难入睡。

早晨调整:每天比前一天提前15分钟起床(比如昨天12点起,今天11:45起),起床后立刻拉开窗帘,或到阳台晒10-15分钟太阳(不用暴晒,温和的自然光即可),让身体感知“白天到了”;

晚上调整:睡前1小时关掉手机、电脑(或开“夜间模式”),用暖光灯(如2700K台灯),避免刷短视频、看刺激剧情的影视——这些行为会让大脑误以为“还在白天”,抑制褪黑素分泌。

按这个节奏,1-2周就能逐步把作息调整到“晚上11点睡、早上7点起”,身体不会有明显不适。

2.固定“三餐时间”,帮肠道菌群找回节奏

肠道菌群的平衡依赖“规律进食”,晚睡晚起者常因“起床晚不吃早餐”“半夜吃夜宵”打乱肠道作息,进而诱发炎症:

早餐别晚于起床后2小时:即使早上9点起,也要在11点前吃早餐(比如全麦面包+鸡蛋+牛奶),避免空腹时间过长刺激肠道;

晚餐别吃太晚、太油:睡前3-4小时吃完晚餐(比如晚上11点睡,7-8点前吃完),别吃烧烤、火锅、甜点(这些食物会促进有害菌繁殖),可以吃蔬菜(如西兰花、菠菜)+瘦肉(如鸡胸肉、鱼肉);

拒绝夜宵:若晚上饿了,喝一小杯温牛奶或吃5-10颗杏仁(别吃饼干、薯片),减少肠道负担。

3.白天“轻度运动”+晚上“放松仪式”,减少炎症因子

白天活动:每天抽30分钟做轻度运动(如快走、瑜伽、拉伸),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代谢炎症因子,还能改善睡眠质量(注意:睡前3小时别剧烈运动,否则会刺激皮质醇分泌);

晚上放松:睡前1小时做“固定放松仪式”,比如泡10分钟脚(水温40℃左右)、听舒缓轻音乐、看纸质书(避免看工作相关内容),这些行为能降低皮质醇浓度,促进褪黑素分泌,帮身体进入“抗炎修复”状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nbdtoutiao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n/ent/165221.html

nbdtoutiao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