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乃文看731首映称要警惕恶的渗入 铭记历史真相!电影《731》在哈尔滨举行全球首映礼。主演李乃文观影后登台分享感受时,数次哽咽难言。他感谢所有一起观看《731》的观众朋友,并表示会永远铭记在731遇难的同胞们,他们有名字,永远在人们心中。
这番话不仅道出了电影的核心情感,也触动了现场每个人的心。该片由赵林山执导,聚焦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反人类罪行,通过平民视角揭露了历史上黑暗的一页。影片将于9月18日公映。
李乃文在片中饰演的角色顾博轩是一个在魔窟中寻找怀孕妻子的普通男人。他的唯一愿望是见到未出世的孩子,但这个简单的愿望最终破灭。这个角色不仅承载了一个个体在极端环境下的巨大情感,也象征着日本侵略战争给无数中国家庭带来的无法弥补的伤害。
在分享角色塑造过程时,李乃文透露自己在阅读剧本时不断思考战争、侵略掠夺和人体实验这些恶行的底线。通过对历史的深入了解,他越发感受到让当今观众了解这段历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首映式上,李乃文坦言这是他第一次观看成片,过程中几度落泪。这不仅是因为剧情感人,也是因为拍摄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思考再次涌上心头。
电影《731》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海报提前向公众传达了影片的沉重主题。一组“无声之证”版人物海报以黑白影像为基底,中央一道猩红色的“731”字样宛如未干的血痕。六位核心角色眼眶含泪,神情沉重,目光中交织着对生命的渴望与恐惧。每张海报都配有一句戳心的文案,暗示了各自的悲剧命运。李乃文饰演的顾博轩对应的文案是:“盼着见孩子第一面,自己却先烧成了灰。”
这些语句勾勒出每个角色凄厉的命运轨迹,共同指向那座人间地狱中的无声结局——没有一人能够善终。所有角色的唇部都被血红的“731”封缄,象征着历史遇难者的声音被扼杀,真相被强行噤声。仔细观察海报上猩红的“731”数字内部,会发现其中暗藏着阴森的铁牢、骇人的针筒以及面部被细菌病毒侵蚀的痕迹。这些元素并非艺术虚构,而是历史上3000余名遇难者真实经历的缩影。
影片从亲历者视角切入,真实还原了那段被刻意尘封的悲惨岁月。不仅直面了731部队实施的冻伤实验、毒气实验、活体解剖等暴行,更着力刻画了普通人在极端恶境下的精神变化——从最初的惊恐茫然,到绝望中的奋力抗争,直至被折磨至麻木的深渊边缘。导演赵林山表示,这部电影不仅是电影,更是历史的证据。
二战期间,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以“防疫给水”为名,秘密研制细菌武器,开展人体实验,犯下反人类暴行。片中,小贩王永章等人被强行抓进731部队“特设监狱”,遭受极端折磨。影片选择在2025年9月18日公映具有特殊意义,这一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多地影院的排片表显示,《731》首场放映时间定在9月18日9时18分,并注有“警钟长鸣”的标识。
预告片从多个维度揭露了日本731部队的反人类罪行,还原了那段黑暗、残酷的历史真相。展示了王志文、李乃文、孙茜、林子烨等演员的片段,每个细节都在还原历史的伤痛。王志文饰演的角色背景布满类似十字的标记,营造出压抑、充满创伤感的氛围。李乃文在预告中的片段呈现出崩溃、痛苦的神情,直观展现出在731部队暴行下,人物遭受的精神摧残与绝望。孙茜饰演的角色被身着实验人员装束的人控制,直接体现出受害者失去自由、任人摆布的悲惨处境。林子烨饰演的少年显露恐惧,眼神中似乎也在告诉这个世界,他知道这个世界如此模样,后悔来到了这里。
这些角色的痛苦、挣扎与被迫状态,从个体视角侧面印证了731部队反人类罪行的广度与深度。预告中用文字展现了电影想要表达的核心:“伪善背后 是被粉饰的屠杀”,直接点破日本对731罪行的掩盖。“无助的呐喊 被黑暗吞噬”点明了受害者在面对残忍迫害时,只能发出绝望的呼喊,却被黑暗的罪恶所淹没。“历史不会沉默 真相永不湮灭”强调了尽管731部队的罪行曾被掩盖,但历史终将铭记,真相永远不会被磨灭。
李乃文认为,影片不仅仅是在讲述一段民族的历史悲剧,更是在探讨普遍人性中的弱点和光辉,展现受害者的智慧、勇气、韧性以及他们对尊严的坚守,这些恰恰是对“恶”最有力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