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药哪怕看起来没变质也绝对不能吃,核心原因是药效会失效,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直接威胁健康。
1.药效失效是首要风险,可能耽误治疗
药品的有效期是厂家通过实验确定的,是药效的“安全保障期”。
超过有效期后,即使外观没变化,药品的有效成分也会分解、降解,含量降低。
比如抗生素过期后,药效可能只剩一半甚至更低,服用后无法有效杀灭细菌,会导致感染加重;退烧药过期后,可能无法及时降温,延误病情。
2.可能产生有毒物质,引发不良反应
部分药品过期后,有效成分分解会产生新的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不在药品的安全控制范围内。
比如阿司匹林过期后可能分解出水杨酸,服用后可能刺激胃肠道,引发恶心、呕吐,甚至损伤胃黏膜;某些胶囊类药品过期后,胶囊壳可能老化、变硬,不仅影响药物释放,还可能在体内不易溶解,增加肠胃负担。
3.无法保证药品稳定性,剂量失控
药品的稳定性(如溶解、吸收效果)会随时间推移下降,即使没变质,也可能出现“剂量不准”的问题。
比如片剂可能受潮、崩解速度变慢,导致药物在体内吸收不均匀,一会儿浓度过高(增加毒副作用风险),一会儿浓度过低(没效果),完全失去治疗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