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刺杀小说家2》导演路阳 续集能否逆风翻盘?距离《刺杀小说家》上映已经过去三年,续集的消息一放出,影迷们立刻沸腾起来。有人翻出前作里未填完的坑,有人盯着演员表猜测新角色,更多人则在讨论这部奇幻片续集的票房潜力。前作曾以“中国首部虚拟人主演电影”的身份拿下10.35亿票房,虽然不算惨败,但远未达到最初预期的30亿。如今续集带着更成熟的特效技术和更庞大的世界观回归,能否成为下一个“票房黑马”?
前作上映时引发了两极分化的评价:喜欢的观众称其为“中国奇幻片的破壁之作”,而批评者则认为剧情悬浮。这种口碑分化成了续集的关键因素。导演路阳表示,续集将重点解决前作被诟病的“叙事断裂”问题,现实世界与小说世界的联动会更加紧密。雷佳音饰演的关宁不仅要继续寻找女儿,还将亲自进入小说世界,与董子健饰演的小说家路空文并肩作战。
特效团队也准备了更多惊喜。除了那个15米高的赤发鬼,续集中还将出现更多虚拟生物,如名为“墨鳞”的水怪,单帧渲染成本比前作高出三倍。制作方在北京怀柔搭建了占地2万平方米的实景拍摄基地,连墙上的便利贴都与小说剧情一一对应。这种“实景+虚拟”的拍摄模式既能降低后期特效成本,又能让演员更快入戏,有望提升续集的口碑。
档期、阵容和分账比例也是决定票房的重要因素。前作选择春节档,结果排片率被挤到不足10%。这次续集瞄准国庆档,有七天长假加持,情况相对乐观。不过,国庆档观众更偏爱主旋律题材,奇幻片能否突围仍不确定。演员阵容方面,邓超的加入带来了更多的粉丝群体,但也可能压缩特效预算。前作因特效烧钱导致宣发经费不足,如何平衡明星效应和制作质量是片方面临的一大挑战。
此外,国家电影局调整了分账规则,制片方在票房20亿以下可多分5%利润。如果《刺杀小说家2》票房达到25亿左右,投资方收益将比前作多赚近2亿。这意味着片方可能会增加宣发投入,通过路演和联名活动拉动票房增长。
即便如此,《刺杀小说家2》的票房之路依然充满风险。最致命的是“奇幻片信任危机”。去年《封神第一部》逆袭成功,但在此之前多部奇幻片折戟,观众对国产奇幻片的耐心已消耗殆尽。如果续集剧情依然“头重脚轻”,即使特效再惊艳也可能被批评为“华而不实”。
另一个潜在问题是“IP依赖症”。前作改编自双雪涛的短篇小说,续集扩展成三小时的长篇叙事,容易陷入“为了填坑而填坑”的尴尬。前作中的一些伏笔如“红甲武士为什么会流泪”等,如果解释不清,反而会引发反感。更麻烦的是,双雪涛并未参与续集编剧,这可能导致电影失去原著的文学内核,变成一部单纯的“特效爽片”。
预测票房如同猜灯谜,谁也不敢打包票。但可以肯定的是,《刺杀小说家2》的野心远不止赚钱。从坚持用本土团队做特效,到拒绝“流量至上”的选角建议,主创团队似乎想证明中国奇幻片能走出自己的路。或许若干年后,当我们聊起“中国电影工业化”时,会想起这部作品。至于是以“票房神话”还是“遗憾之作”的身份被记住,就要看主创团队能否抓住最后几个月的制作时间,把那些“杀手锏”真正变成“王炸”了。毕竟,电影市场从不缺奇迹,缺的是敢于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