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星 / 中秋团圆的诗意时刻:关于中秋节团圆的诗词

中秋团圆的诗意时刻:关于中秋节团圆的诗词

月亮如圆盘,映照着团圆的希望。中秋节是家人围坐的时刻,温暖了每个归家的灵魂。张九龄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道出了中秋佳节的思乡之情,让人回味无穷。

还有两天就是中秋节,今天我们一起读一些关于中秋节团圆的诗词。

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唐无可的《中秋寄远》描绘了秋日晴朗时节的美景,以及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年年时节美晴明,何处不惟台与城。秋来偏忆故人约,月到中秋分外明。”

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通过描绘江南秋景,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则展现了诗人对清秋仙府间宁静美景的向往:“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诗经·陈风·月出》中的“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劳心慅兮”以月喻美人,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盼。李商隐的《霜月》则借月色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苏轼的另一首《中秋月》中,“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美丽景色。而他的《中秋见月和子由》则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月亮升起时的壮观景象:“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李白的《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写下了黄鹤楼前月华皎洁的场景:“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白居易的《中秋月》则通过对月光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将中秋之夜的美景与仙境般的桃源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唐彦谦的《中秋夜玩月》描绘了高楼望月的情景,展现了中秋夜的美好:“一夜高楼望清辉,天青云白月初圆。风摇桂影流光动,露染人衣月色寒。”

项斯的《中秋夜宿僧院》则通过在寺院中赏月的经历,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白居易的《中秋月下》描写了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的温馨场景:“月下中秋天地宽,烟笼寒水碧于蓝。游鱼戏藻争明镜,彩云弄巧不成裀。”

米芾的《中秋登楼望月》通过对月光下美景的描写,表达了家人团聚的喜悦:“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白居易的另一首《中秋月》则通过月影摇曳的湖心美景,勾勒出家人欢聚的温馨画面。

皎然的《中秋夜玩月》表现了人们在月圆之夜的欢乐气氛。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则通过对比去年和今年元宵节的不同,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杜甫的《中秋思乡》则通过月光下的思念,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皮日休的《中秋夜游》通过描写月色下的美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苏轼的《中秋团圆》则通过对年年岁岁的变化,强调了亲情的重要性。白居易的《中秋抒怀》则通过回忆往事,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

晏殊的《中秋月》则通过相望而不相闻的意境,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朱淑真的《中秋夜》则通过对月光如霜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佚名的《中秋登楼》则通过千里共婵娟的意象,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祝福。

苏辙的《中秋禁直》则通过举杯遥祝的方式,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晏几道的《中秋寄远》则通过对远山近水的描写,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郑刚夫的《中秋有怀》则通过举杯遥祝的方式,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祝福。林外的《中秋月·中秋月》则通过千里江山共婵娟的意象,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罗隐的《中秋夜不见月》则通过对阴云蔽月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期盼。

中秋节象征着团圆,圆月承载着无数游子的情感寄托。让我们把这份深情寄托给月亮,传递给远方的亲人,当一起抬头望向月亮时,感受那份深深的思念和期盼,感受那份团圆的美好。品中秋诗词,传古典文化,扬人间至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nbdtoutiao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n/ent/167051.html

nbdtoutiao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