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凭着“小包总”这个角色意气风发,火遍全国的演员杨烁,因为与刘涛的绯闻、顶风违反“限薪令”,从事业巅峰跌落谷底。
如今多年过去,他的处境如何?
“小包总”爆红
2016 年《欢乐颂》播出前,杨烁在演艺圈已经摸爬滚打了十多年。他演过抗战剧里的硬汉,也试过都市剧里的配角,却始终没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直到“小包总”这个角色出现,剧中的他带着成熟男人的魅力,与刘涛饰演的“安迪”互动默契,一句台词、一个眼神都成了观众热议的焦点。
这部剧让杨烁彻底“出圈”。“小包总”的“叔感”不仅打开了“叔圈”赛道,更让他的名字频繁出现在热搜上。
《欢乐颂 2》的首映礼上,他与刘涛的互动更是被网友扒出“糖点”:两人背后拥抱时十指紧扣,还在耳畔低声交谈,台下粉丝直呼“太甜了”。
戏外,杨烁也常第一时间在刘涛的社交平台下评论,这种“高频互动”让不少人猜测“他们是不是假戏真做”。
可是刘涛毕竟已婚,所以这种做法也引起了争议,在一组路透照里,杨烁在拍摄间隙对刘涛做出亲昵举动,甚至有镜头捕捉到他试图靠近亲吻,被刘涛及时避开。
消息一出,“杨烁刘涛绯闻”迅速登上热搜。面对质疑,两人团队第一时间否认,称“只是好友和合作伙伴”,但舆论的发酵还是给他们的形象带来了影响,有人觉得“杨烁越界”,也有人吐槽“过度消费 CP”。
彼时的杨烁,还没意识到这场绯闻会成为他形象争议的开端。
凭借“小包总”的热度,他接到了更多资源:综艺邀约不断,影视剧本也从配角升级为主演。他本可以借着这股势头稳固地位。
却在一年后,因另一件事彻底打乱了事业节奏。
事业遇冷,贪婪引发的连锁反应
18 年,广电局发布“限薪令”,明确要求影视作品中演员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总成本的 40%,主要演员片酬不得超过总片酬的 70%。
这一规定旨在规范行业乱象,不少演员和剧组都迅速调整片酬方案,可杨烁却成了“出头鸟”。
早在“限薪令”发布前三个月,杨烁就与《异乡人》剧组签订了合同,饰演男主角“路洋”,约定片酬金额较高,大概在八千多万。
“限薪令”出台后,剧组主动与他协商调整片酬,希望符合规定,可杨烁却以“合同已签”为由拒绝让步,甚至以“罢工”相要挟,导致剧组拍摄停滞。
事情曝光后,央视直接点名批评杨烁,曝光了他的片酬,强调“演员应遵守行业规则”。
尽管杨烁委托律师发布声明,称“罢工传闻不实”,但“顶风作案”,“贪婪”的标签还是牢牢贴在了他身上。
网友纷纷吐槽“赚这么多还不知足”,业内也开始对他敬而远之,原本谈好的资源被替换,待播剧也延迟上线,他的事业瞬间陷入低谷。
为了挽回形象,杨烁尝试过多种方式,比如带妻子上综艺节目,想靠“好丈夫”人设圈粉,却因疑似出轨,出轨对象还是某个网红引发争议。
后来他又转型直播带货,却因口误将普通衬衫说成“纯金材质”被吐槽“不专业”,直播间营业额惨淡。
一系列操作下来,不仅没挽回口碑,反而让更多人觉得“他急功近利”。
直到 2025 年,杨烁才凭借《以法之名》中的配角重新回到观众视野。
剧中的他演技依旧在线,却没了当年的关注度,之后他又参演了《生命树》,同样是配角戏份。
有媒体报道,如今的他接戏不再挑主角与否,片酬也回归到行业正常水平,让人唏嘘不已。
如果当时的杨烁就如此自觉,他现在的境遇,会不会不一样?
当年,和刘涛的绯闻让他初尝形象争议的代价,而顶风违反规则,彻底打乱了他的事业节奏。
如今的他,虽然还能在演艺圈立足,却早已失去了当年的风光。
杨烁的遗憾在于“握着好牌却没打好”,有演技、有辨识度,却因一时的贪心和不当处理,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时机。
希望在经历过这些挫折后,他或许能更清醒地看待行业与自己吧。
对规则的敬畏、对形象的珍惜,是哪一个行业都要遵守的,也是走得长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