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玲展望苏超决赛 热爱凝聚滚烫记忆!过去一周,很多人问我:“没有南京队的决赛,南京奥体那6万多个座位真能坐满?”直到“苏超”官方公布——3万多张决赛门票吸引了220万人预约,中签率低至1%。看到这组数据,我作为跑了十多年体育的记者,心里明白,这是江苏球迷压抑已久的热爱在奔涌。
中签结果公布前,我在苏州工作的老同学早早托我订好了南京的酒店。他在电话里语气坚定:“去奥体不是为了某支球队,而是为了那片草皮上的记忆。”他说,“苏超”让他重新找回了对足球的热爱。即使还没确认是否中签,他也要带儿子到奥体外感受那份激动人心的氛围。“那是他老爸青春里最响亮的声音,得让孩子知道‘圣奥体’的分量。”
或许年轻球迷难以完全理解这份痴迷,但“苏超”的火爆并非偶然。在过去半年多的时间里,“苏超”掀起的“体育+文旅”热潮已成为现象级样本。更重要的是,“苏超”联赛对职业球员的限制规则,让野球高手和退役老将同场竞技,展现了江苏足球的底蕴。这些细节使“苏超”超越了单纯竞技,成为全民参与的盛宴。
自从南京队将主场搬到南京奥体中心,每场比赛不断刷新的上座率都在提醒我,江苏足球的热度从未消散。当这场没有主队的决赛依然吸引了220万人的热捧与追逐时,我忽然明白了这1%的重量。他们可能是在常规赛场场不落的上班族,可能是带孩子踢社区联赛的父亲,也可能是把“江苏足球永不倒”刻进记忆的老球迷。“苏超”用草根赛场唤醒的热爱,通过文旅联动凝聚的人气,早已将“主队”的概念升华为所有人对“江苏足球”的集体认同。
这个周末,南京奥体的6万坐席将为热爱点亮。没有主队的决赛,终将成为所有江苏球迷心中最滚烫的记忆。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