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血液循环:运动时,心脏泵血功能增强,血液循环加速。这能使血液更顺畅地在血管中流动,减少血液瘀滞的情况,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就像一条流动的河不容易结冰,而一潭死水容易冻结一样,血液循环加快能防止血液在血管中凝固形成血栓。
增强血管弹性:适当的运动可以刺激血管壁,使其保持良好的弹性。富有弹性的血管能够更好地适应血液流动的压力变化,减少血管损伤的可能性。血管内壁光滑完整,血小板等凝血物质就不容易附着聚集,进而降低了血栓形成的几率。
调节血脂代谢: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水平,促进脂肪的分解和消耗。通过运动,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能够得到更好的代谢和调节,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血脂正常,血液的黏稠度就会降低,血流更加通畅,减少了因血液黏稠导致血栓形成的风险。
如何通过“动”来预防血栓
日常活动:尽量减少久坐或久站的时间,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一下,伸展四肢,走动几步。在办公室工作时,可以每隔1-2小时站起来活动5-10分钟,做做简单的腿部伸展运动,如踮脚尖、踢腿等,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上下楼梯时,尽量选择步行而不是乘坐电梯,增加腿部肌肉的活动量。
规律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也可以结合力量训练,如进行简单的哑铃练习、深蹲等,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进一步促进血液循环。运动频率可根据个人情况安排,一般每周3-5次为宜,每次运动30-60分钟。
特殊人群:对于老年人、长期卧床患者或因工作原因需要长时间久坐的人群,如司机、办公室职员等,更要注意增加活动量。老年人可以选择一些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长期卧床患者则需要在家人或医护人员的帮助下进行肢体被动运动,如按摩腿部、活动关节等,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