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霖带点哽咽地望着李承铉说:“这大概是咱们最后一次合作了吧。”李承铉随口回道:“谁晓得呢”,同时给了他一个暖心的拥抱。台下的陈小春听了,眼眶也有些湿润。

张智霖感慨这次舞台让他有种要分别的感觉。曾经在《怪诞心理学》演出时,他就发现自己记忆力不如以前,那些之前很容易就能背出来的歌词,现在竟然需要付出十倍的努力才能记住。

老去的感觉就是这样,让人觉得该有点“退下”的想法。如果自己做得不够完美,或者不在最佳状态,为什么还要继续留在舞台上呢?张智霖讲这段话时,没有不甘也没有抱怨,更像是把藏了很久的心事轻轻说了出来。

其实仔细想想,谁不是这样呢?曾经随手就能搞定的事情突然变得困难重重;曾经引以为豪的技能也悄悄变得不那么灵光了。一开始可能还会纠结,但经过一番沉浮后,或许才会明白所谓的“力不从心”并不算失败,只是岁月递来的一份温柔提醒:是时候用另一种方式与世界相处了。

真正的勇气或许就在于心里那句“得退一步”。大家总喊着“要坚持”、“不服输”,但很少有人会想,懂得“有气面子地让出位置”也是一种勇气。就像在长跑中知道自己力不从心,笑着跟旁边的人说“你们先走”,或者站在舞台上明白自己状态不如从前,坦然面对“可能是最后一次”。

陈小春眼眶泛红,大概他也明白那种滋味。虽然知道张智霖说的是真话,但还是忍不住回想起那些一起并肩走过的日子。

张智霖心里那份“退休”的念头早就埋藏了好些年。2009年,36岁的他曾说过希望十年后能歇歇脚,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方便陪袁咏仪到处玩转世界。到了2021年参加《披荆斩棘的哥哥》,有人问他是不是做完就退出娱乐圈,他干脆回答“是”。他说的理由很简单:“49岁了,身体已经跟不上了,打算转去幕后。”

他常说,退休不代表消失,只是一种换个姿势过日子。他一直说自己是被袁咏仪“逼”出来的“高级打工仔”,但大家都知道,热爱舞台才是他“想退却都难”的真正原因。

就像现在,明知道可能是最后一次合作了,反倒更拼命地把舞台表现得精彩;知道记歌词挺费劲,就多花时间反复琢磨。这种对时光的尊重比硬着头皮说“我还能行”要打动人得多。

就像老手艺人放下刻刀,不是舍不得热爱,而是明白自己手不稳了,不愿让绝活糟蹋;就像运动员退出赛场,不算告别,而是把舞台让给更有朝气的年轻人。真正的成熟也许就是能心平气和地接受岁月送来的礼物——那些“力所不及”的时刻,也包括那些“该说再见”的瞬间。

宋丹丹60岁那年宣布退役,直说“创造力减弱了,不想被观众嘘着滑坡下台”。她在春晚留下一大堆经典作品,当身体状态不再巩固时,她果断摘牌,把舞台交给年轻一辈的喜剧人。

还有另一条路可走。像年过九旬的老爷子游本昌,当时已经87岁,收到《繁花》剧组的邀请,他毫不犹豫决定拍这个角色。他后来笑着说,听说王家卫苦心琢磨十年,觉得遇到个挑战,“那就干呗!”

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和张智霖主动“退让”一样,都是对自己热爱事业的尊重表现。不论是张智霖的“想退”,游本昌的“坚守”,还是宋丹丹的“体面转身”,归根到底,都是一种清醒的体现:不拿“热爱”当借口死撑,也不让“年龄”成为束缚自己脚步的枷锁。
他们都清楚,“最美的样子”从来不止一种:或许是巅峰时最夺目的光彩,也可能是沉淀后的淡定;既可以是在台上闪耀的一刻,也可以是在幕后传递的温馨与力量。
这份面对岁月的从容不迫,不被外界影响的坚定,正是那些老艺人们留给世界最宝贵的一份礼物。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