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星 / 古人怎么过七夕 解锁高段位浪漫操作

古人怎么过七夕 解锁高段位浪漫操作

农历七月初七,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如期而至。这个传承了2000多年的浪漫节日,最初并不是情人节。古人表达爱意的方式也颇具特色。

古人怎么过七夕

早期的七夕与爱情关系不大,更多是“上知天文,下晓女红”。早在汉代,七夕便是“天文观测日”。古籍《大戴礼记·夏小正》记载:“初昏,织女正东乡(向)。”当织女星位于正东向时,意味着七月农忙开始了。陕西靖边县渠树壕东汉墓出土的天文星象图中,银河、牛郎、织女星都有标注,堪称古代版“星空App”。

古人怎么过七夕 解锁高段位浪漫操作

七夕又名“乞巧节”,古代女子在这一天会一起切磋手艺。穿针快的称为“得巧”,慢的则为“输巧”。明代画作《汉宫乞巧图》中描绘了76位宫女乞巧的场景,犹如一场“古代女子技能大赛”。

古人的送礼清单也很有趣。例如,七夕送花椒,《诗经》有云:“视尔如荍(qiáo),贻我握椒。”女子送男子花椒寓意“多子多福”。另外,芍药也是古人的爱情花,早在春秋时期便以芍药相赠表达爱意。红豆在古代南方也有吉祥寓意,甚至还有婚后在枕下压六颗红豆的风俗,以保婚姻幸福。此外,古人写情书也非常动人,马圈湾汉简中有一枚特殊的“通关申请书”,公元前65年,一位女子跋涉百里到玉门关,只为给戍边的丈夫送冬衣,短短49个字见证了2000多年前的爱情。

文人过七夕也有独特方式。东汉《四民月令》记载七夕要晒书防虫,宋朝官方还举办“曝书会”,藏书、字画、钟鼎彝器都拿到外面晒一晒。古人认为魁星主管文运,因此七月初七拜魁星、求中举成为一种风俗。

吃货们也不会错过七夕美食。两汉尝黍饼,魏晋南北朝流行吃汤饼,唐朝吃斫饼(寓意圆满)。宋朝流行吃巧果、荞、花瓜,巧果的“巧”谐音“桥”,意味着“搭鹊桥”。

至于表白,《诗经》提供了许多经典句子。暗恋可以用“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追求可以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热恋可以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官宣可以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个七夕,不妨尝试一下这些古风玩法,感受不一样的浪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nbdtoutiao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n/ent/162599.html

nbdtoutiao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