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好的人生》撕开行业“积弊” 暴露代理人模式痼疾。2025年4月,孙俪主演的职场剧《蛮好的人生》在央视八套热播。该剧以保险行业为背景,讲述了一名39岁的保险从业者胡曼黎(孙俪饰)在职业与人生困境中的突围。剧中女主角为了促成大单,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赠送意外险,并要求理赔部门开后门处理理赔等情节引发了业内质疑。
几乎在同一时间,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于4月18日发布了《关于推动深化人身保险行业个人营销体制改革的通知》,通过制度规范督促保险公司加强对销售人员的约束和引导,推动个人代理渠道转型升级。剧中展现的一些行业乱象正在被政策顶层设计纠正。
《蛮好的人生》中,胡曼黎自掏腰包为客户父亲投保五年,并在其父亲意外骨折后为其理赔,最终拿下大额保单的情节被业内人士批评为细节失真。但胡曼黎通过送礼、提供“保姆式服务”获取保单等戏剧化桥段暴露了传统代理人模式下以人情营销掩盖专业短板,以及以短期业绩牺牲长期信任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代理人制度在1992年由友邦保险引入中国,随后迅速被国内险企复制。1994年中国平安率先引入个人保险代理人制度;1995年太平洋保险实施该制度;1996年人保引入该制度。到了2015年,修改后的保险法将代理人资格获取方式由考试改为登记,个人保险代理人队伍规模迎来井喷式增长。至2018年底,个人保险代理人规模达到871万人,2019年增至912万人。
依赖大规模扩张的“人海战术”是保险代理人制度的显著特点。这一模式帮助保险公司通过代理人关系网扩大销售、增加市场占有率,快速完成市场教育和业务扩张,提升了保险产品的渗透率。然而,该制度也留下了许多问题,如虚增人力、虚设营销架构等,代理人门槛持续降低,难以将保险产品讲清楚、说明白。
过去依靠“短平快”扩张的代理人生存方式已难以为继,监管正推动代理人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202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加快营销体制改革。本次《通知》针对个人营销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制度规范督促保险公司加强对保险销售人员的约束和引导,共同推动个人代理渠道转型升级。
改革的核心包括佣金递延、利益分配向一线倾斜、推动保险代理人职业化转型等。通过佣金递延增强保险代理人长期服务能力,对于缴费期5年至10年的保单,佣金发放时间不得少于3年;对于缴费期10年及以上的保单,佣金发放时间不得少于5年。这将倒逼代理人关注保单品质而非短期冲量。
此外,佣金分配向一线倾斜也在瓦解传统代理人团队的“金字塔抽成”体系。改革要求精简优化销售队伍层级,科学合理发放佣金激励,根据承担的不同职能实施相应激励政策,推动销售利益向直接保险销售顾问倾斜。
面对政策倒逼,保险代理人队伍正加速转型,“清虚”与“提质”成为两大主题。“清虚”主要反映在数量方面,我国保险代理人规模在2019年达到顶峰后开始下降。《2024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显示,2023年人身险公司保险营销人员数量降至不到281.34万人,较2019年高峰时期的912万人减少约631万人。
在“提质”方面,各大险企纷纷推出优增计划,开展高端代理人领域的“抢人大战”。如平安人寿发布高端代理人品牌“平安MVP”;中国人寿发布“种子计划”;太平人寿招募“医康养代理人”;新华保险发布“XIN一代”计划等。这些举措在经营数据上得到体现,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中国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等公司在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人均新业务价值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本次改革还强调提升保险销售人员专业化水平,提出保险公司应持续强化销售人员全流程管理,健全完善招募选任、岗位培训、销售授权、行为管控、考核评价、激励约束、档案管理等制度体系,增强合规意识、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升客户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