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 / 对话金牌经纪人王筱:经纪人不仅是造星者,更是文化价值的“摆渡人” ——专访北京龙阳绿洲文化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

对话金牌经纪人王筱:经纪人不仅是造星者,更是文化价值的“摆渡人” ——专访北京龙阳绿洲文化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

当流量至上的喧嚣充斥娱乐圈,有人追逐流量昙花一现,也有人蛰伏多年等待机遇。而资深金牌经纪人王筱(本名:王小芬),却用三十年坚守证明:真正的职业价值,在于让艺术回归人性温度,让艺人与时代共鸣。她曾助刘涛、黄奕从影视跨界音乐焕发新生,更让香港艺人叶璇在内地市场找到全新定位。从助力谭晶以“阿凡达妹妹”打破大众对歌唱家的刻板印象,到推动非遗文化借短剧“破圈”,这位被誉为“星光摆渡人”的行业先锋始终践行着“艺人向上,文化向善”的理念。她说:“经纪人的终极使命,是让才华成为照亮社会的光。”

正文

Q1:您被称为“再造经典”的经纪人,许多合作艺人在与您合作前已淡出公众视野。您选择合作伙伴的标准是什么?

王筱:可能我更像是“星探型经纪人”。比起追逐当红艺人,我更关注两类人:一是曾经辉煌但未被市场持续开发的“遗珠”,比如刘涛、黄奕,她们有扎实的表演功底和未被释放的能量;二是像叶璇这样具备跨文化背景但需要本土化适配的艺人。选择的标准其实很“笨”——反复看他们的作品,观察他们在非工作状态下的性格特质,甚至研究他们过去被市场忽略的“棱角”。

Q2:具体会从哪些维度重新激活艺人的价值?

王筱:我们有一套“三轴定位法”。

第一轴是“破圈基因”:比如谭晶老师,她原本是国家队歌唱家,但我们发现她与年轻观众对话的可能性。2016年《蒙面唱将猜猜猜》的“尖耳朵阿凡达妹妹”形象,就是通过视觉符号弱化固有标签,让观众先被歌声征服,再揭开身份制造反差记忆点。

第二轴是“跨界赋能”:黄奕签约时,大众对她的认知还停留在《上错花轿嫁对郎》的荧幕形象。我们为她定制影视主题曲演唱机会,联合设计师推出“国风音乐+非遗服饰”跨界专辑,把演员的叙事能力转化为音乐感染力。

第三轴是“长线生态”:像叶璇的合作,我们不急于让她高频曝光,而是先建立智库团队,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消费趋势,再针对性接洽直播电商、文化访谈等符合其知识型人设的赛道。

Q3:很多经纪公司强调“快速变现”,但您似乎更注重“慢养艺人”?

王筱:这正是行业的痛点。我曾见过有艺人一年接15档综艺,最后观众只记得他的表情包。我们的策略是“先做减法,再做乘法”——比如有位合作歌手,我要求他半年内不接商演,而是带他去云南采风、与独立音乐人创作实验专辑。当时团队都反对,但后来这张专辑成为他巡演的核心IP,衍生出文旅合作项目。

关键在于找到艺人的“不可替代性”:有人适合做“爆款”,有人该走“细水长流”。我曾为一位沉寂十年的民谣歌手策划“地铁流浪音乐会”,用隐藏摄像机记录他在地铁站即兴演唱,当路人自发围坐倾听的视频引爆网络后,再推出“城市记忆”巡演。这时候,曾经的“过气”反而成了他的故事厚度。

Q4:您提到正在布局短剧赛道,这对传统艺人经纪会有什么影响?

王筱:短剧不是解药,而是试金石。我们正在与某省文旅厅合作“非遗短剧计划”,让歌手、演员化身非遗传承人,用3分钟剧情展现技艺。这既是艺人挖掘自身多面性的机会,也能倒逼团队学会“碎片化叙事”——比如用一段苏州评弹的吟唱作为短剧高潮,可能比发十张海报更能让年轻观众记住艺人特质。

Q5:您近年与政府部门合作推动“非遗短剧计划”,为何选择将商业布局与文化传承结合?

王筱:流量会消退,但文化基因永存。 我们与某省文旅厅合作拍摄《守艺人》系列短剧时,让歌手化身苏绣学徒,在镜头前被针扎破手指十几次仍坚持拍摄。观众不仅记住了艺人的敬业,更自发去搜索“双面三异绣”技艺。这种“以人传艺”的模式,比生硬的说教更能唤醒文化认同。艺人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从不对立——当他们成为文化火种的传递者,市场自然会给予更长久的回报。

Q6:在您重启的艺人案例中,如何平衡市场定位与社会正向引导?

王筱:以叶璇为例,我们为她策划《湾区她力量》访谈节目时,特意加入“探访独居老人”“对话女科学家”等环节。有团队质疑:“这些内容不带货、不吸睛,何必做?”但播出后,她知性、包容的形象深入人心,反而拿下高端美妆代言。真正的正能量不是喊口号,而是让艺人在展现人性之美中获得商业认可——这才是可持续的价值观输出。

Q7:听说您要求所有签约艺人参与“文化反哺行动”,具体如何实施?

王筱:这是我们与高校合作的长期计划。比如民谣歌手张远(化名),曾因作品小众陷入低谷。我们送他回到贵州老家,与侗族大歌传承人同吃同住三个月,创作出《山问》专辑。这张专辑不仅登上音乐榜单,更带动当地非遗旅游收入增长20%。我对艺人说:“当你从土地中汲取养分,土地也会因你获得新生。”现在他们比谁都积极报名这类项目——艺术的生命力,本就该扎根于时代的土壤。

Q8:在您看来,经纪人该如何担当社会责任?

王筱:举个小例子——2023年我们策划“老歌新唱”公益音乐会,请刘涛重唱90年代金曲,但要求她每场必须带一位老年歌迷同台。当78岁的退休教师王阿姨颤抖着唱完《我的祖国》,刘涛握着她的手落泪的视频登上热搜。有网友留言:“这才是明星该有的样子。”经纪人不能只算经济账,更要算心账。当我们把艺人从“聚光灯下的表演者”变成“社会情感的连接者”,娱乐产业才能真正释放正向能量。

Q9:对想在这个行业长期发展的年轻经纪人,您有什么特别建议?

王筱:少看数据榜单,多看人性闪光点。我至今保持一个习惯:每次签约前,会请艺人带我去他成长的地方走走。在他小时候玩耍的巷子、读书的学校,你能触摸到他最本真的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才是抵抗行业浮躁的底牌。

后记

采访中途,王筱展示了手机里一张特殊照片:叶璇在《湾区她力量》节目中,与一名自闭症儿童共同完成绘画。画作拍卖款项全部捐赠后,孩子母亲写信致谢:“这是星星的孩子第一次被千万人看见。”王筱将这句话设为屏保——“比打造顶流更让我骄傲的,是让每个努力发光的人都不再孤独。”采访结束时,王筱的办公室正循环播放谭晶在新加坡演唱会的彩排片段。当被问及“如何定义成功”时,她指着屏幕上歌手与观众合唱的画面说:“你看,那些曾经熄灭的星光,现在成了照亮别人的灯。”或许,这才是经纪人行业的终极浪漫——不仅成就艺人,更守护着一个时代的声音记忆。

(本文来源:信阳日报。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对文章事实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或与本网联系。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当流量至上的喧嚣充斥娱乐圈,有人追逐流量昙花一现,也有人蛰伏多年等待机遇。而资深金牌经纪人王筱(本名:王小芬),却用三十年坚守证明:真正的职业价值,在于让艺术回归人性温度,让艺人与时代共鸣。她曾助刘涛、黄奕从影视跨界音乐焕发新生,更让香港艺人叶璇在内地市场找到全新定位。从助力谭晶以“阿凡达妹妹”打破大众对歌唱家的刻板印象,到推动非遗文化借短剧“破圈”,这位被誉为“星光摆渡人”的行业先锋始终践行着“艺人向上,文化向善”的理念。她说:“经纪人的终极使命,是让才华成为照亮社会的光。”

正文

Q1:您被称为“再造经典”的经纪人,许多合作艺人在与您合作前已淡出公众视野。您选择合作伙伴的标准是什么?

王筱:可能我更像是“星探型经纪人”。比起追逐当红艺人,我更关注两类人:一是曾经辉煌但未被市场持续开发的“遗珠”,比如刘涛、黄奕,她们有扎实的表演功底和未被释放的能量;二是像叶璇这样具备跨文化背景但需要本土化适配的艺人。选择的标准其实很“笨”——反复看他们的作品,观察他们在非工作状态下的性格特质,甚至研究他们过去被市场忽略的“棱角”。

Q2:具体会从哪些维度重新激活艺人的价值?

王筱:我们有一套“三轴定位法”。

第一轴是“破圈基因”:比如谭晶老师,她原本是国家队歌唱家,但我们发现她与年轻观众对话的可能性。2016年《蒙面唱将猜猜猜》的“尖耳朵阿凡达妹妹”形象,就是通过视觉符号弱化固有标签,让观众先被歌声征服,再揭开身份制造反差记忆点。

第二轴是“跨界赋能”:黄奕签约时,大众对她的认知还停留在《上错花轿嫁对郎》的荧幕形象。我们为她定制影视主题曲演唱机会,联合设计师推出“国风音乐+非遗服饰”跨界专辑,把演员的叙事能力转化为音乐感染力。

第三轴是“长线生态”:像叶璇的合作,我们不急于让她高频曝光,而是先建立智库团队,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消费趋势,再针对性接洽直播电商、文化访谈等符合其知识型人设的赛道。

Q3:很多经纪公司强调“快速变现”,但您似乎更注重“慢养艺人”?

王筱:这正是行业的痛点。我曾见过有艺人一年接15档综艺,最后观众只记得他的表情包。我们的策略是“先做减法,再做乘法”——比如有位合作歌手,我要求他半年内不接商演,而是带他去云南采风、与独立音乐人创作实验专辑。当时团队都反对,但后来这张专辑成为他巡演的核心IP,衍生出文旅合作项目。

关键在于找到艺人的“不可替代性”:有人适合做“爆款”,有人该走“细水长流”。我曾为一位沉寂十年的民谣歌手策划“地铁流浪音乐会”,用隐藏摄像机记录他在地铁站即兴演唱,当路人自发围坐倾听的视频引爆网络后,再推出“城市记忆”巡演。这时候,曾经的“过气”反而成了他的故事厚度。

Q4:您提到正在布局短剧赛道,这对传统艺人经纪会有什么影响?

王筱:短剧不是解药,而是试金石。我们正在与某省文旅厅合作“非遗短剧计划”,让歌手、演员化身非遗传承人,用3分钟剧情展现技艺。这既是艺人挖掘自身多面性的机会,也能倒逼团队学会“碎片化叙事”——比如用一段苏州评弹的吟唱作为短剧高潮,可能比发十张海报更能让年轻观众记住艺人特质。

Q5:您近年与政府部门合作推动“非遗短剧计划”,为何选择将商业布局与文化传承结合?

王筱:流量会消退,但文化基因永存。 我们与某省文旅厅合作拍摄《守艺人》系列短剧时,让歌手化身苏绣学徒,在镜头前被针扎破手指十几次仍坚持拍摄。观众不仅记住了艺人的敬业,更自发去搜索“双面三异绣”技艺。这种“以人传艺”的模式,比生硬的说教更能唤醒文化认同。艺人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从不对立——当他们成为文化火种的传递者,市场自然会给予更长久的回报。

Q6:在您重启的艺人案例中,如何平衡市场定位与社会正向引导?

王筱:以叶璇为例,我们为她策划《湾区她力量》访谈节目时,特意加入“探访独居老人”“对话女科学家”等环节。有团队质疑:“这些内容不带货、不吸睛,何必做?”但播出后,她知性、包容的形象深入人心,反而拿下高端美妆代言。真正的正能量不是喊口号,而是让艺人在展现人性之美中获得商业认可——这才是可持续的价值观输出。

Q7:听说您要求所有签约艺人参与“文化反哺行动”,具体如何实施?

王筱:这是我们与高校合作的长期计划。比如民谣歌手张远(化名),曾因作品小众陷入低谷。我们送他回到贵州老家,与侗族大歌传承人同吃同住三个月,创作出《山问》专辑。这张专辑不仅登上音乐榜单,更带动当地非遗旅游收入增长20%。我对艺人说:“当你从土地中汲取养分,土地也会因你获得新生。”现在他们比谁都积极报名这类项目——艺术的生命力,本就该扎根于时代的土壤。

Q8:在您看来,经纪人该如何担当社会责任?

王筱:举个小例子——2023年我们策划“老歌新唱”公益音乐会,请刘涛重唱90年代金曲,但要求她每场必须带一位老年歌迷同台。当78岁的退休教师王阿姨颤抖着唱完《我的祖国》,刘涛握着她的手落泪的视频登上热搜。有网友留言:“这才是明星该有的样子。”经纪人不能只算经济账,更要算心账。当我们把艺人从“聚光灯下的表演者”变成“社会情感的连接者”,娱乐产业才能真正释放正向能量。

Q9:对想在这个行业长期发展的年轻经纪人,您有什么特别建议?

王筱:少看数据榜单,多看人性闪光点。我至今保持一个习惯:每次签约前,会请艺人带我去他成长的地方走走。在他小时候玩耍的巷子、读书的学校,你能触摸到他最本真的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才是抵抗行业浮躁的底牌。

后记

采访中途,王筱展示了手机里一张特殊照片:叶璇在《湾区她力量》节目中,与一名自闭症儿童共同完成绘画。画作拍卖款项全部捐赠后,孩子母亲写信致谢:“这是星星的孩子第一次被千万人看见。”王筱将这句话设为屏保——“比打造顶流更让我骄傲的,是让每个努力发光的人都不再孤独。”采访结束时,王筱的办公室正循环播放谭晶在新加坡演唱会的彩排片段。当被问及“如何定义成功”时,她指着屏幕上歌手与观众合唱的画面说:“你看,那些曾经熄灭的星光,现在成了照亮别人的灯。”或许,这才是经纪人行业的终极浪漫——不仅成就艺人,更守护着一个时代的声音记忆。

(本文来源:信阳日报。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对文章事实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或与本网联系。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nbdtoutiao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n/ent/146134.html

nbdtoutiao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