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灯光发展史中,硬光曾是黑白电影时代的主流造型手段,其强烈的方向性与高反差可以塑造较为立体的银幕形象。随着技术进步,柔光逐渐成为主流,因其亮暗过渡均匀、弱化细节纹理,并且减轻了现场工作的强度。然而,《长安的荔枝》却特立独行地构建起以直射光和高反差为主要视觉特征的摄影照明体系。该剧追求历史真实感,通过独特的灯光造型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营造故事氛围,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写实主义的摄影理念在于追求视觉内容的再现与还原。《长安的荔枝》抛弃假定性原则,以严谨的逻辑尽可能还原历史样貌,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故事主要发生在六月岭南地区,日景以直射光、硬光为主,表现烈日下的炎热感。这种灯光质感奠定了全剧的基本影调,使观众持续感受到炙热与粗犷的环境氛围。有的网友评论道:“太阳距离演员应该不超20米”、“感觉回到了后羿还未拉弓的时候”,有效达成了写实还原的创作目的。正如该剧摄影指导刘冬所言:“希望用直射光、硬光、高反差让观众能够感觉到晒、体验到热,进而产生对人物的共情。”
硬光不仅突出了环境的真实感,还在人物造型层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剧集运用硬光将人物形象的五官轮廓、肤质以及服饰的质感鲜明地勾勒出来,例如皮肤上的汗珠、分泌的油脂还有粗糙的纹理等,符合当时年代、环境下的人物形象。服饰细节也在硬光下得以强调,粗糙脱色的布衣与光滑的绸缎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直观的视觉效果不仅增强历史真实感,还通过细节传递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与阶层地位。
《长安的荔枝》中的灯光方向与光位设计也体现了强烈的写实主义色彩。为了模拟南方夏季日光的直射效果,剧中日景画面的光位普遍较高,确保了视觉上的连贯性并提升了拍摄效率。侧逆光成为了强化人物立体感和画面层次感的主要光位选择,侧逆光下人物面部留有鲜明的轮廓阴影,使角色的五官更加立体,提升视觉美感。在部分场景中,侧逆光不仅勾勒出发丝、肩线等细节,更突出人物的轮廓,将角色从高亮度的背景环境中有效分离,显著增强了画面的空间纵深感与视觉层次。
灯光光位与方向也具备一定的表意功能。李善德身处困境时,画面中存在大量顶光等特殊光位,以顶光直射李善德面部,增强面部上下部分的亮暗对比,外化了角色内心的无助与不安。在岭南人民的群像处理上,以相对较高角度的顺光照射人物,刻意弱化面部立体感并照亮其愁苦表情,突出人们遭受的压迫,传达出底层人民在权力下的无力。
在《长安的荔枝》中,大量运用的直射硬光决定了硬调的视觉基调,画面中存在明显的光影反差。反差、光比等造型元素增加了画面层次感,强化故事的情感张力和人物的内心表现。例如,李善德在写遗书时,坐于昏暗室内,被一束烛火照亮,环境被阴影吞噬,角色与环境间的亮暗差异隐喻其当前的困境与孤独。反之,在部分场景中,人物处于较暗的区域,而背景则被强烈的光照亮,这种反差渲染了人物的无助和对光明的向往。
人物面部光比也是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情绪的重要因素。剧集中,人物面部光比多数时候依照具体天气、环境条件控制在1:2至1:8之间。大光比下人物面部明暗分明,常用于表现紧张、冲突的情绪;小光比下人脸明暗过渡相对柔和,多用于营造平和、内敛的氛围。为渲染特定情绪或凸显人物特质,人物造型还可在符合光源逻辑的前提下采用极端光比。例如,空浪先生的回忆场景中,太监意图加害冬雪,在室内烛光环境下,太监角色面部光比呈现大约为1:16,这种极端的光比设计一方面符合烛火点光源衰减快、光域小的特征,另一方面突出角色病态、阴鸷的特点,营造出强烈的压迫感。
不同角色间的明暗反差、光比也表现出其中的对立关系。例如,郑平安初入岭南时与赵辛民的交谈过程,一人置于屋内阴影当中,另一人站立于窗外直射光下,尖锐的明暗对比直观表现出二人立场的对立与潜在的权力差异。在左相与右相对峙的画面中,画面设计避免二人同处于相同光照下,刻意安排右相向光站立而左相背光,左相与右相面部亮度的显著差异在视觉上直观体现出二人的主次、权力立场的冲突以及命运的不同。
《长安的荔枝》的色彩运用同样展现了其写实主义的美学追求。色彩不仅是环境再现的工具,还承载着叙事与情感表达功能。剧中日景的色温模拟正午阳光的自然白光,确立画面明朗的色彩基调;黄昏时分,灯光的色温调整为温暖的橙红色,营造怀旧之感;夜间则以清冷的蓝调月光为主,传递冷冽、神秘的氛围。这种色温的变化不仅让画面更加贴近自然光源,也将色温同叙事相结合。例如,郑平安与李善德的夜间对话场景,郑平安身处屋内,画面整体以烛火的暖色为主;李善德立于屋外月光下,画面整体以月光的冷色光为主,这种冷暖色温并置对立的视觉设计符合现实灯光逻辑并直观展示二人对立冲突,强化叙事张力。
透过《长安的荔枝》的灯光造型设计,我们得以理解写实主义在历史题材剧集中的应用。剧集中的灯光造型设计不仅追求写实之美,更是通过光影传递出人物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与表面之下暗含的社会矛盾。无论是日景的烈日炎炎,还是月光下的烛火摇曳,灯光造型的每个细节都充满了叙事性与表现力,使观众在每一帧画面中感受到角色的情感起伏与历史的沉重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