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会提升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严重时会导致猝死。浙江省新华医院副主任医师韩超提醒:熬夜轻则皮肤暗黄,重则基因突变。连续三天在晚上11点半以后入睡,或者是单日睡眠时间小于6小时,就是一个熬夜的标准。
熬夜复习时,身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增加猝死风险:
心血管系统超负荷
熬夜时,大脑持续兴奋会促使交感神经亢奋,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可从正常的70次/分升至100次/分以上),心脏负荷加重。
若本身存在隐匿性心脏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炎后遗症),熬夜可能诱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直接导致心源性猝死。
免疫系统与代谢紊乱
长期熬夜会抑制免疫系统功能(如T细胞活性下降),身体对炎症的调节能力减弱,可能诱发急性炎症反应(如爆发性心肌炎),或促使原有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急剧恶化。
中枢神经系统崩溃
过度疲劳可能导致脑血管痉挛、血压骤升,引发脑出血(尤其是本身有血管畸形的人群),或因大脑皮层持续兴奋后突然抑制,导致中枢性呼吸停止。
如果经常熬夜该如何修补呢?
熬夜后48小时内完成“睡眠债”补充,例如连续熬夜2天(每天睡眠4小时),需在接下来2天内每天睡10小时(总缺觉8小时÷2天=每天多补4小时)。
补觉时保持环境黑暗(使用遮光窗帘),温度控制在20-24℃,促进褪黑素分泌,提升睡眠质量。
每天早晚各做 1 次 “心脏放松操”: seated upright,缓慢吸气 4 秒至腹部鼓起,屏息 3 秒,再缓慢呼气 6 秒,重复 10 轮,可降低心率 10-15 次 / 分。
用40℃温水泡脚15分钟(水位至脚踝),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