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星 / 从“倩女幽魂”到“兰若寺”,一部《聊斋》,半部华语电影史 见证东方美学与电影工业的融合

从“倩女幽魂”到“兰若寺”,一部《聊斋》,半部华语电影史 见证东方美学与电影工业的融合

电影应该更像音乐而非小说。本周末,追光动画的新片《聊斋:兰若寺》亮相大银幕。这部改编自《聊斋志异》的动画电影再次展现了这个拥有300年历史的文学IP在当代银幕上的魅力。郭沫若曾评价《聊斋》:“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这部古典志怪小说不仅是奇幻故事的宝库,更是洞察人性的镜子。《聊斋志异》成书于清朝康熙年间,通过人间与妖、仙、鬼怪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与道德观念。相较于章回体小说《西游记》,《聊斋志异》以短篇形式呈现,收录了491篇志怪故事,影视改编空间广阔。据统计,相关影视作品已超过150部。

从“倩女幽魂”到“兰若寺”,一部《聊斋》,半部华语电影史 见证东方美学与电影工业的融合

《聊斋:兰若寺》采用短片集形式,既忠实于原著的单元剧特色,又通过现代化演绎赋予新意。回顾“聊斋宇宙”的百年银幕历程,中国电影早期就有导演任彭年拍摄《清虚梦》,成为第一部“聊斋宇宙”电影。但真正经典的《聊斋》电影是李翰祥1960年拍摄的《倩女幽魂》,该片用工笔画式的美术风格还原了东方古典美学意境,布景和道具考究。影片简化了宁采臣与聂小倩的结局,突出了戏剧化情节。这部电影成功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掀起了香港电影公司拍摄《聊斋志异》的热潮。

随后,凤凰影业拍摄了恐怖片《画皮》,尝试还原原作中的恐怖氛围。70年代,台湾电影人也开始拍摄“聊斋宇宙”电影,最成功的当属胡金铨导演的《侠女》,不仅扩展了情节和人物,还在历史背景和视听美学上融入个人风格。姚凤磐则开创了华语电影恐怖片的新风格,拍摄了多部“聊斋宇宙”恐怖片。

从“倩女幽魂”到“兰若寺”,一部《聊斋》,半部华语电影史 见证东方美学与电影工业的融合

进入80年代,大陆开始拍摄各种古典名著影视作品。时任福建电视台台长俞月亭决定拍摄《聊斋志异》,虽然制作条件有限,但在各方支持下,电视剧版《聊斋》最终拍摄了72集,边拍边播,取得了巨大成功。尽管没有完成所有拍摄计划,但88版《聊斋》凭借独特艺术魅力和扎实叙事,成为一代观众心中的经典。

从“倩女幽魂”到“兰若寺”,一部《聊斋》,半部华语电影史 见证东方美学与电影工业的融合

80年代末,徐克将《倩女幽魂》再搬银幕,由张国荣与王祖贤主演,票房口碑双收。同时,《聊斋》也成为非主流电影的重灾区,引发争议。90年代末,陈嘉上执导的《画皮》弱化恐怖元素,强化视效表现,获得了商业成功。乌尔善导演的《画皮2》进一步提升了视觉特效水准,但口碑两极分化。《捉妖记》也借鉴了《聊斋》中的一些母题,获得空前成功。

从“倩女幽魂”到“兰若寺”,一部《聊斋》,半部华语电影史 见证东方美学与电影工业的融合

正在热映的《聊斋:兰若寺》保留了原著精髓,通过现代视角和技术手段实现了突破性改编,体现了国产动画电影工业水平的进步。《聊斋志异》作为创意源泉,滋养了华语电影百年,见证了中国电影工业与美学的不断进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nbdtoutiao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n/ent/155545.html

nbdtoutiao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