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星 / 北电教授谈陈佩斯电影《戏台》 好片难敌资本裹挟

北电教授谈陈佩斯电影《戏台》 好片难敌资本裹挟

72岁的陈佩斯坐在剪辑室里,盯着屏幕上《戏台》的最后一个镜头。这个镜头他已经反复修改了十七遍,直到助理小声提醒:“陈老师,再改就要超预算了。”他这才回过神来,摸了摸口袋里那张皱巴巴的纸巾——那是昨天首映式上一位老观众塞给他的,上面写着“佩斯,我们等这部戏等了二十年”。

北电教授谈陈佩斯电影《戏台》

电影圈最近发生了一件怪事。陈佩斯的新片《戏台》在五个城市点映时,观众评分清一色满分,但预售票房却卡在4400万,停滞不前。这部电影制作成本超过一亿。更让人惊讶的是,在定档前半个月,三部流量明星主演的商业大片突然宣布提档,直接把《戏台》挤到了墙角。有院线经理私下说:“陈老师的片子我们当然想排,可那些流量明星的粉丝能把售票处电话打爆。”

北电教授谈陈佩斯电影《戏台》 好片难敌资本裹挟

这事儿让人想起二十年前。当时陈佩斯和央视闹翻,因为他不愿意在春晚上演那些“领导觉得好笑”的段子。老搭档朱时茂劝他别较真,但他蹲在排练室门口抽了半包烟,最后说:“我爹当年挨批斗的时候,就是因为他们觉得‘好笑’。”陈佩斯的父亲是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在那个特殊年代,就因为演了个“不够严肃”的角色,被整得浑身是伤。这些伤疤后来都成了陈佩斯心里的刺。

北电教授谈陈佩斯电影《戏台》 好片难敌资本裹挟

《戏台》讲述了民国时期一个戏班子的故事。其中有一场戏特别耐人寻味:班主为了讨好军阀,硬要往传统戏里加西洋乐器。演班主的黄渤问陈佩斯:“这段要不要再夸张点?”陈佩斯摇头:“就按本子来,当年的荒唐事,原样演出来就够荒诞了。”这话像是在说戏,细品却像在说现在的影视圈——为了票房硬塞流量明星,为了热搜强加狗血剧情,跟戏里那个硬要往京剧里加萨克斯的班主没什么区别。

北电教授谈陈佩斯电影《戏台》 好片难敌资本裹挟

电影筹备期间,投资方跑了三拨。有个老板直白地说:“陈老师,您要是愿意用两个小鲜肉,我立马打钱。”陈佩斯把剧本往包里一塞:“那您留着钱捧鲜肉去吧。”最终是几个老观众凑的钱,有个开餐馆的粉丝甚至抵押了房子。杀青那天,这个粉丝带着自己腌的腊肠来探班,陈佩斯当场红了眼眶,转身躲进化妆间半天没出来。

北电教授谈陈佩斯电影《戏台》 好片难敌资本裹挟

最近有网友翻出吴京三年前的采访,他说现在观众不好糊弄了。可看看票房榜,那些豆瓣评分不及格的流量电影照样赚得盆满钵满。倒是《戏台》这样的片子,就像老字号的手工点心,用料实在做工讲究,但年轻人嫌它不够“网红”,宁愿排队去买那些花里胡哨的网红甜品。北京电影学院的一位教授在朋友圈写道:“现在不是观众不好糊弄,是资本太会糊弄了。”

北电教授谈陈佩斯电影《戏台》 好片难敌资本裹挟

延期上映那天,陈佩斯录了个道歉视频。他穿着二十年前那件旧西装,背后的书架上还摆着当年春晚的合影。有细心的观众发现,他说到“对不住大家”时,右手一直攥着裤缝——这个动作和他当年在春晚上演《吃面条》紧张时一模一样。评论区有条留言被顶到最高:“陈老师,该道歉的不是您。”

北电教授谈陈佩斯电影《戏台》 好片难敌资本裹挟

如今电影市场有个怪现象:烂片赚大钱,好片靠情怀。就像去菜市场,注水肉总是比土猪肉卖得好。但懂行的老饕都知道,有些味道需要时间才能尝出来。《戏台》里有句台词:“戏是假的,情是真的。”这句话放在今天的影视圈,倒过来念似乎更合适。陈佩斯这些年总说,他欠观众一张电影票。但看着那些被资本裹挟的排片表,到底是谁欠谁的呢?

北电教授谈陈佩斯电影《戏台》 好片难敌资本裹挟

首映式结束后,有个大学生拦住陈佩斯问:“您觉得现在的年轻人还会看这样的戏吗?”老爷子指了指街对面的奶茶店:“你看那些排队的小年轻,他们爷爷那辈喝大碗茶的时候,也觉得奶茶是胡闹。”这话说得在场的人都笑了。笑着笑着,有人发现陈佩斯偷偷抹了下眼角。夕阳照在他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长,像极了老式影院里的胶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nbdtoutiao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n/ent/157503.html

nbdtoutiao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