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星 / 你吃得很少却很胖,我吃得很多却很瘦,同样热量你会怎么选?

你吃得很少却很胖,我吃得很多却很瘦,同样热量你会怎么选?

“吃得少却胖”和“吃得多久却瘦”的核心差异,往往不在于“热量多少”,而在于热量的质量、身体代谢效率、激素状态等深层因素。

1.优先选“高营养密度+低加工”的热量,减少代谢负担

给“吃得少却胖”的人:

这类情况常因“代谢效率低”(比如胰岛素抵抗、基础代谢差),或吃了太多“空热量”(如奶茶、蛋糕、油炸食品)——这些食物热量高但营养少,易引发血糖波动,导致脂肪囤积,还会让人快速饿肚子(越吃越少却越胖)。

应选:天然食物为主(蔬菜、优质蛋白、全谷物),比如100克清蒸鱼(120大卡)+200克杂粮饭(150大卡)+300克绿叶菜(50大卡),总热量320大卡,但能提供蛋白质、纤维和维生素,稳定血糖,减少脂肪合成。

给“吃得多久却瘦”的人:

若消化吸收好、代谢快,但想避免“瘦而不壮”(比如肌肉少、免疫力差),需在高食量中增加“增肌+营养”的热量。

应选:高蛋白+复合碳水+健康脂肪,比如200克糙米饭(300大卡)+150克鸡胸肉(180大卡)+1个牛油果(200大卡)+一大份沙拉(50大卡),总热量730大卡,热量高但能促进肌肉修复,让瘦得更健康。

2.按“代谢节奏”选热量,而非盲目比多少

“吃得少却胖”:避开“刺激胰岛素”的热量高峰

这类人群往往对碳水敏感,建议把一天的热量(比如1200-1500大卡)分散在3餐+2次加餐,避免空腹时吃高糖食物(如早上只喝甜粥)。比如早餐用“1个鸡蛋+1杯无糖豆浆+半根玉米”(约300大卡),既能抗饿,又不会让血糖骤升,减少脂肪囤积。

“吃得多久却瘦”:抓住“代谢旺盛期”多摄入

若白天活动量大、代谢快,可在早餐和午餐多分配热量(比如早餐占30%、午餐40%),比如午餐加一份杂粮饭+瘦肉,利用身体的高消耗代谢掉,避免晚上吃太多导致热量堆积(即使瘦,过量夜宵也可能增加内脏脂肪)。

3.关键不是“选多少热量”,而是让热量“被高效利用”

同样是500大卡:

选“1个汉堡+1杯可乐”:热量来自反式脂肪、精制糖,身体会优先储存为脂肪,且营养单一,代谢后易疲劳。

选“200克烤鸡腿+1碗燕麦粥+1份炒时蔬”:热量来自蛋白质、复合碳水和纤维,会被用于修复肌肉、提供能量,代谢过程中还能消耗额外热量(食物热效应:蛋白质的消化消耗比脂肪/碳水高20%-30%)。

对“易胖体质”来说,后者能减少脂肪囤积;对“易瘦体质”来说,后者能增加营养储备,避免“瘦而虚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nbdtoutiao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n/ent/158000.html

nbdtoutiao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