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边响起一首老歌。
《那一年我十七岁》。
演唱者,是在80年代红极一时的少女歌星,朱晓琳。
瞬间唤起诸多回忆。
“背起行囊,穿起那条发白的牛仔裤,装着若有其事的告别,告诉妈妈,我想我想离家出游几天,妈妈笑着对我说,别忘了回家的路……”
1984年,这首歌出现在了歌坛新秀朱晓琳所录制的《歌林新苗》这张专辑中。
朱晓琳凭借纯真的形象、甜美的嗓音,和深情的演绎,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独属于80年代17岁少女的青春画面。
17岁,多么美好的年纪。
有对世界的好奇,有对未来的憧憬,还有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青春和友情的珍惜。
《那一年我十七岁》这首歌,也唱出了多少17岁的少男少女懵懂的心事,和共同的心声?
那一年,17岁的你,有没有也唱过这首歌?
而在哼唱这首歌的时候,你的脑海中,有没有和我一样,浮现出许多80年的美丽女明星,17岁的模样?
1966年,17岁的王馥荔,正在江苏省戏曲学校学唱京剧。那时的她,短发齐整,刘海轻垂,自信的笑容里,既有昂扬的劲儿,又显得英姿飒爽。我们对王馥荔在银幕上所塑造的“嫂子”形象,都很熟悉,但她少女时期的模样,却很少见到。
1967年,17岁的刘晓庆,从四川音乐学院附中毕业后,进入宣汉县农场,成为了一名下乡知青。那时的她,梳着两条麻花辫,身着洗得发白的知青装,腰带束出苗条的身形。她眉眼明亮,笑容灿烂,但紧握的拳头,却显示出一股“战天斗地”的劲头。蓬勃的朝气,呼之欲出。
1967年,17岁的黄梅莹,像清水刚出的芙蓉般清新可爱。她短发齐整,刘海俏皮。黑亮的眼神,和明媚的笑容,都展现着对未来的憧憬。那时她虽还有点婴儿肥,但那种未经雕琢的美好,却尽显那个年纪独有的纯真。
1972年,17岁的李秀明,考入了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学员班。彼时她初中刚毕业,留着那个年代的少女,最常见的齐耳短发,显得清爽而干练。照片中的她,眼神清亮,满是对未来的憧憬。美丽的面庞,尽显青春少女的质朴与灵动。
1972年,17岁的吴海燕,已经成为福建省京剧团的小演员,在现代京剧《龙江颂》中出演小红。但见她扎着俏皮的羊角辫,笑眼盈盈,碎花衣裳衬托出她的灵秀,清亮的眼神,更透露出少女的纯真与烂漫。青春独有的气息,扑面而来。
1972年,17岁的宋晓英,成为了吉林省吉剧团的演员。那时的她,眉眼清澈明亮,笑容质朴纯真。一对乌黑麻花辫,将那个年代少女的灵动与朴实,全都展现了出来。
1972年,17岁的姜黎黎,中学毕业后,成为卫校的一名学生。那时的她,眉眼弯弯,眼眸明亮澄澈,浑身洋溢着少女的纯真与烂漫,美丽的面庞,令人想起夏日荷塘的青莲。
1972年,17岁的潘虹,在上海崇明农场当女工。但那时的她,便已经颇具“文艺范儿”。眼神沉静而灵敏,青涩面容与独特气质交融,定格住属于花季少女的美丽与清新。
1974年,17岁的张瑜,刚从上海华山中学毕业,便凭借淳朴可爱的气质,而被老导演刘琼选中,成为了上影厂演员剧团中的一员。那时的她,衣着朴素,面庞青涩,但眼神灵动,笑容温婉,未来闪耀的模样,初露端倪。
1974年,17岁的赵静,是河南省曲艺团的坠子演员。但因为她天生丽质,眉目如画,所以成了许多电影导演所青睐的对象。
1974年,17岁的方舒,已经被北影演员剧团所“预定”,并且其在《沸腾的群山》、《风雨里程》等电影中出演角色。这是她当时的定妆照,眉眼藏星,笑意清甜。唇边的酒窝,盛着少女的清纯与柔美,那青春的鲜活,被定格在了时光的镜头里。
1975年,17岁的洪学敏,被北影厂《海霞》电影剧组所选中,在其中出演了玉秀一角,展现了她英姿飒爽的一面。只见她扎着俏皮小辫,身背枪支,笑容灿烂,眼神中透着纯真与坚毅。一个小“女民兵”的形象,跃然于我们的眼前。
1975年,17岁的张芝华,被老艺术家张瑞芳所看好,将其招入上影演员剧团当演员,随即出演《大刀记》等电影。那时她已经展露了自己的表演才华,而清亮的眼神和自信的神态,都令人过目难忘。
1977年,17岁的刘佳,因在反特片《黑三角》中出演于秋兰,而声名鹊起。她美丽纯真的形象,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当时的电影票价是1毛5,但很多观众说,刘佳就独占1毛4,由此可见她当年多么受欢迎。
1977年,17岁的沈丹萍,已经是扬州歌舞团的演员了。她时常随团前往苏北的县城和集镇进行演出,积累了一定的表演经验。这为她日后成为专业电影演员,奠定了非常良好的基础。
1978年,17岁的陈冲,已经出演了谢晋执导的《青春》,成了备受瞩目的影坛新星。这一年,她又被北影厂导演张铮选中,在现象级电影《小花》中,出演了小花一角。她的纯真气质,使她成为了80年代最红的电影明星。
1978年,17岁的任冶湘,已经在中央戏剧学院儿童剧演员班,学习了两年多的时间,并参加了一些舞台剧的演出。那时,她还未出演《乡情》、《青春万岁》等影片,但清纯的形象,却很是令人难忘。
1979年,17岁的娜仁花,已经凭借在电影《乳燕飞》中出演女主角尚小立,而成为了耀眼的电影明星了。那时她多美丽?眼睛明亮,唇角带笑,周身散发着温婉且空灵的青春气息,独显少女的烂漫与娇俏。
1981年,17岁的丁岚,刚从河南戏曲学校毕业,便被香港导演张鑫炎所挖掘,在电影《少林寺》中出演了白无暇,一举成名。时隔这么多年,她美丽的形象,依然深藏在无数影迷的脑海之中。
1982年,17岁的林芳兵,因为容貌绝美,而成为了长春电影制片厂力捧的“花旦”,接连在《幽谷恋歌》、《玉碎宫倾》等电影中出演角色,闪耀影坛。如今回头看她昔日容颜,的确有沉鱼落雁之姿,艳压群芳。
1984年,17岁的程琳,已经是备受歌迷喜爱的红歌星了。她所推出了《小螺号》、《童年的小摇车》等专辑,在年轻学生中引起了巨大反响。这一年,她在电视专题片《九州方圆》中所演唱的《风雨兼程》这首歌也风靡一时。直到现在,她那清新纯美的演唱风格,都深深地保存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1984年,朱晓琳演唱《那一年我十七岁》这首歌的时候,其实只有16岁。但她已经创下当时歌曲专辑磁带销量的最高纪录,据说《歌林新苗》这张专辑一天的销量就高达240多万盒。这使她一跃成为和程琳齐名的少女明星。1985年,17岁的朱晓琳仍处于走红期,又陆续推出了《花仙子》、《风吻青山》等专辑,同样大受欢迎。她和程琳一样,把自己最美的青春,都留在了17岁。
17岁,多么美好的年纪,一切都刚刚开始,一切都是未知,又一切皆有可能。
王馥荔很快就因在现代京剧《沙家浜》中出演阿庆嫂而脱颖而出,刘晓庆也凭借顽强的毅力,完成了从一个下乡知青到电影明星的蜕变。还有李秀明、潘虹、张瑜、陈冲、娜仁花……她们的17岁,也都宛如晨光、糖果和未开的花苞,藏着甜蜜的心事,纯粹的梦想,和美好的憧憬。
17岁的少女,虽褪去了孩童的稚气,却并未沾染世俗的复杂,她们带着未经打磨的灵动与朝气,每一刻都在生长,连迷茫都透着蓬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