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丽热巴黑粉拒不道歉被强执,法律如何为明星名誉权撑腰?

“她凭什么拿奖?”“演技全靠滤镜”“红毯造型翻车”……当键盘声此起彼伏,迪丽热巴的名字一次次被推上风口浪尖。这一次,黑粉不再只是躲在匿名账号后狂欢,而是被法院强制执行——拒不道歉的代价,是3.5万元赔偿和公开登报道歉。一纸判决,像一记闷雷,劈开了娱乐圈“黑话”狂欢的遮羞布:原来,语言的利刃也会割伤自己。

故事要从去年9月说起。某百万粉丝娱乐博主连发三条微博,配图是迪丽热巴早年活动的旧照,文案却写着“硅胶脸僵成这样还敢接古偶?粉丝吹神颜良心不会痛吗”。点赞迅速破万,评论区更是一片“姐姐脸崩了”“德不配位”的狂欢。三天后,该博主又转发一条“迪丽热巴疑似恋情”的爆料,配文“靠炒CP洗白演技,这波操作属实666”。粉丝控评、路人吃瓜、黑粉拱火,流量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直到工作室甩出律师函。

博主最初没当回事——“娱乐圈哪天不被骂?告我?吓唬谁。”他甚至把律师函截图发出来,配文“顶流玻璃心”,又收割一波流量。然而三个月后,法院传票真的到了。判决书显示,涉案微博中“硅胶脸”“德不配位”等表述被认定为侮辱诽谤,需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3万元、公证费5000元,并在微博置顶道歉声明7天。博主当庭表示“言论自由”,拒绝道歉。于是,法院启动强制执行,冻结其账户,支付宝余额瞬间清零。那一刻,他才意识到:原来“口嗨”不是零成本。

更戏剧的是,强制执行当天,该博主的微博评论区涌入大量“观光团”。“不是说言论自由吗?怎么不继续嘴硬?”“黑别人的时候挺起劲,轮到自己就怂了?”曾经的拥趸反戈一击,流量反噬来得比想象中更快。而迪丽热巴工作室的回应只有一句话:“我们尊重法律,也相信清者自清。”没有卖惨,没有炒作,却让“用法律武器维权”成了最体面的反击。

这场拉锯战背后,是娱乐圈长期被忽视的潜规则:黑红也是红。对艺人而言,被黑意味着热度,意味着商业价值;对营销号而言,骂得越狠,流量越猛,广告报价越高。久而久之,一条畸形的产业链悄然成型——职业黑粉接单报价,一条带节奏的“黑稿”高达数千元;水军公司批量养号,一条热搜的“负面套餐”从20万到50万不等。而艺人团队则陷入两难:回应被说“小题大做”,不回应又被嘲“默认”。迪丽热巴的强硬,不过是撕开了这层窗户纸:当法律介入,流量的泡沫终究会破。

值得玩味的是,判决书生效后,该博主的粉丝掉了12万,而迪丽热巴超话却新增了8万“正义路人”。一位网友留言:“不是粉她,只是讨厌网络暴力。”这场看似明星与黑粉的私人恩怨,意外成了全民普法课——原来,转发超过500次的诽谤内容即可立案,原来“我只是随口一说”不能成为免责金牌。当“吃瓜”不再是免责符,当“言论自由”不再等于“自由伤人”,键盘背后的每一个ID都开始重新掂量:下一个被强执的,会不会是自己?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

QQ QQ

69063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