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星 / 王力宏说许倬云精神高大如山 顽强精神感动无数网友

王力宏说许倬云精神高大如山 顽强精神感动无数网友

王力宏说许倬云精神高大如山 顽强精神感动无数网友!8月5日凌晨,王力宏在社交平台发布长文悼念七舅公、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文中深情回忆:“他自幼体弱多病,却用知识为自己筑起盔甲。虽然身形瘦小,精神却高大如山。”这条充满温情与敬意的悼念引发热议,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榜,阅读量突破2.8亿次,网友纷纷留言:“原来顶级学霸的家族里,藏着这么多动人故事。”

193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的许倬云,一出生就因先天肌肉萎缩被判“死刑”。医生断言他活不过三岁,但这个只能靠双手“走路”的孩子最终成为震动学界的史学大家。他用绑在手上的木棍翻书,在母亲的背上完成启蒙教育,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台湾大学历史系,后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这种顽强精神贯穿一生。晚年瘫痪在床仅剩食指能动时,他仍坚持用特制支架写作,2024年获得唐奖汉学奖后,将12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设立“许孙奖学金”,专门资助全球汉学博士生。正如他在《十三邀》中所言:“身体不能动,就让思想远行。”

王力宏说许倬云精神高大如山 顽强精神感动无数网友

王力宏在文中透露,父亲童年最温暖的记忆是七舅每晚编织的即兴故事。这些充满人生哲理的连载故事不仅塑造了父亲的心智,也通过家族传承影响了王力宏的成长。这种精神纽带在许家尤为特殊——许倬云的大姐是王力宏的奶奶许留芬,清华才女出身的她曾参与“一二·九”运动,家族中更有海军少将许凤藻、法学家李模等传奇人物。许倬云对晚辈的影响远超血缘。他在匹兹堡大学任教时,每周与王小波促膝长谈,指导这位日后的文学巨匠如何用简练文字表达深刻思想;面对李敖的诉讼,他直言“聪明有余却无章法”,展现学者风骨。

王力宏说许倬云精神高大如山 顽强精神感动无数网友

许倬云的一生浓缩了中国近代史的跌宕。抗战时期随家人逃亡重庆,亲眼目睹川军整师阵亡的惨烈;晚年在美国瘫痪在床,仍坚持用微博发声,最后一条动态停留在7月24日对台儿庄战役的追思。他在《十三邀》中哽咽着说“但悲不见九州同”,这句陆游的诗句道尽了这位爱国者最深的遗憾。这种家国情怀贯穿其学术生涯。他的《万古江河》打破传统史学框架,用全球视野重新诠释中华文明;《说中国》更以“文化共同体”概念为民族认同提供全新视角。正如新华日报评价:“他的著作是文明的火种,照亮了无数人寻找文化根脉的道路。”

王力宏说许倬云精神高大如山 顽强精神感动无数网友

王力宏家族堪称“学霸天团”:父亲王大中是台大医学博士,哥哥王力德是耶鲁大学神经外科专家,弟弟王力凯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这种基因传承在许倬云身上尤为明显——他的四个兄弟分别成为外交官、工程师、教育家,姐妹中既有清华才女也有法学专家。许倬云曾在讲座上调侃:“王力宏是我外孙,唱的歌挺肤浅”,但转身就向众人炫耀:“我们许家出了个唱《龙的传人》的李建复”。这种既幽默又骄傲的态度,折射出这个学术世家特有的包容与豁达。

8月4日晚,许倬云在睡梦中安详离世。他留下的遗嘱中,除了将遗体捐赠医学研究,还特别要求将骨灰撒入太平洋,“让我随着洋流回到家乡”。这个生于无锡、长于重庆、客居美国的学者,最终用这种诗意的方式实现了“落叶归根”的夙愿。王力宏在文中特别提到,舅公书房里挂着“执炬前行”的书法,这四个字正是许倬云一生的写照。从战乱孤儿到史学泰斗,从病床到学术巅峰,他用95年的生命诠释了:真正的强大,源于永不妥协的精神力量。正如网友在悼念留言中写的:“您用残缺的身体,为我们撑起了完整的精神天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nbdtoutiao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n/ent/159004.html

nbdtoutiao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