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星 / 想减肥又想长寿你得这样吃

想减肥又想长寿你得这样吃

想同时实现“减肥”和“长寿”的目标,核心在于建立营养均衡、热量适度、符合身体代谢规律的饮食模式。这种饮食不是短期的“节食”,而是长期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一、核心原则:“低炎症、高营养、控热量”三位一体

减肥的关键是“热量缺口”(消耗>摄入),而长寿饮食的核心是减少身体慢性炎症、保护代谢功能和器官健康。两者的交集在于:选择低热量密度、高营养素密度的食物,同时避免引发代谢紊乱的饮食模式。

二、具体吃法:从食物选择到饮食习惯

1.多吃“天然抗衰+燃脂”的基础食物

优质蛋白质(每餐必备,占餐盘1/3)

作用:增强饱腹感(减少总热量摄入)、维持肌肉量(基础代谢的“发动机”)、修复细胞(延缓衰老)。

推荐:鸡蛋(每天1-2个)、鱼类(每周2-3次深海鱼,如三文鱼、沙丁鱼,富含Omega-3抗炎)、去皮禽肉、豆制品(豆腐、鹰嘴豆)、低脂乳制品(希腊酸奶、无糖豆浆)。

注意:避免加工肉(香肠、培根,含防腐剂和饱和脂肪,增加炎症风险)。

非淀粉类蔬菜(占餐盘1/2,不限量)

作用:低热量、高纤维(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脂肪吸收)、富含维生素(如维生素C、E)和植化素(如类胡萝卜素、花青素,抗氧化抗衰)。

推荐:绿叶菜(菠菜、kale)、十字花科(西兰花、甘蓝,含硫化合物,保护肝脏代谢)、菌菇(香菇、平菇,含多糖体,增强免疫力)、彩色蔬菜(番茄、彩椒,抗氧化)。

吃法:少油快炒、蒸或凉拌,避免过度烹饪破坏营养。

全谷物和杂豆(占餐盘1/6,控制量)

作用:提供慢消化碳水(稳定血糖,避免胰岛素波动导致的脂肪囤积)、膳食纤维(调节肠道菌群,而肠道健康与长寿密切相关)。

推荐:燕麦、糙米、藜麦、玉米、红豆、绿豆(替换精米白面,如用杂粮饭代替白米饭)。

量:女性每餐约1拳,男性1.5拳(过量仍会转化为热量)。

健康脂肪(每天1-2份,少量但必需)

作用:帮助吸收脂溶性维生素(A、D、E、K)、调节激素(如瘦素,控制食欲)、保护心血管(减少动脉硬化风险)。

推荐:牛油果(每天1/4个)、坚果(杏仁、核桃,每天1小把)、橄榄油(凉拌或低温烹饪)、奇亚籽(泡水后增加饱腹感)。

2.严格限制“减寿又易胖”的食物

添加糖(含糖饮料、甜点、糖果):

过量导致血糖骤升骤降,引发胰岛素抵抗(既易胖,又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病风险),还会加速皮肤老化和细胞氧化。

替代:用天然甜味食物(如少量蓝莓、草莓)满足口感,避免“无糖但含代糖”的加工食品(长期可能扰乱食欲调节)。

反式脂肪和精制油脂:

存在于油炸食品、酥皮点心、植脂末中,会升高坏胆固醇(LDL)、降低好胆固醇(HDL),诱发血管炎症,同时促进腹部脂肪堆积(腹型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温床)。

高盐加工食品:

如咸菜、罐头、快餐,过量钠摄入导致高血压(损伤血管),还会引发水肿(视觉上显胖)。每天盐摄入控制在5g以内(约1啤酒瓶盖)。

3.饮食习惯:比“吃什么”更重要的细节

“七八分饱”原则:

吃到不饿但未完全饱的状态(胃里没有撑胀感),给消化系统留有余地。研究发现,适度热量限制(比正常摄入少10%-20%)能延缓衰老相关的代谢变化(如炎症因子减少、细胞修复能力增强)。

细嚼慢咽+固定进餐时间:

每口咀嚼20-30次,让大脑有足够时间接收“饱腹信号”(约20分钟),避免过量进食;规律三餐(尤其吃好早餐,能提升全天代谢),避免饥饱不定导致的暴饮暴食。

多喝水,少喝“液体热量”:

每天喝1.5-2升温水(晨起空腹喝一杯,促进代谢),饭前喝水能增加饱腹感。用茶(绿茶、普洱,含茶多酚,帮助燃脂)、黑咖啡(不加糖奶)替代含糖饮料。

每周1-2次“轻断食”(适合成年人):

如“5:2轻断食”(5天正常吃,2天摄入热量约500大卡),研究表明适度断食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激活细胞自噬(清除衰老细胞),但需在健康状态下进行,避免过度节食。

三、关键提醒:“减肥+长寿”的饮食是“可持续”的

不必追求“零脂肪”“极端低碳”,过度限制会导致营养不良(如脱发、免疫力下降),反而违背“长寿”目标。

允许偶尔“放纵”(如每周一次想吃的甜食),但控制量(如一小块蛋糕),避免因压抑而暴饮暴食。

搭配适度运动(如每周150分钟快走、游泳)和规律作息,饮食的效果会更显著——运动能增强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而睡眠不足会扰乱食欲激素(瘦素下降、饥饿素上升),导致想吃高热量食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nbdtoutiao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n/ent/159453.html

nbdtoutiao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