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星 / 迪丽热巴打拐剧登上了人民日报 正义与玫瑰的共鸣

迪丽热巴打拐剧登上了人民日报 正义与玫瑰的共鸣

迪丽热巴打拐剧登上了人民日报 正义与玫瑰的共鸣。迪丽热巴在央视采访中哽咽感谢观众,一句“正义和团圆永远值得等待”让全网泪奔。2025年8月7日,她通过微博和央视专访公开感谢观众对电视剧《利剑·玫瑰》的支持。她以角色邓妍的视角道出“女性既是利剑也是玫瑰”的深意,并希望这部剧带来的思考能延续下去。这场从荧幕到现实的共鸣不仅让观众看到打拐题材的深刻内核,也让迪丽热巴的职业态度与女性力量成为热议焦点。

迪丽热巴打拐剧登上了人民日报

《利剑·玫瑰》自7月31日开播以来,凭借“打拐题材+刑侦悬疑”的独特设定引发热议。迪丽热巴饰演的邓妍是一位在伤痛中成长、在追寻中坚守的女警。剧中,她面对人贩子的阴暗手段、被拐家庭的破碎与希望,用坚韧与柔情撕开真相的面纱。现实中,迪丽热巴为贴合角色提前三个月接受警务特训,拍摄时主动要求真实呈现疲惫感,甚至在哭戏中颤抖落泪,被观众赞为“教科书级表演”。这种沉浸式投入让她与角色形成共情——正如她在央视采访中所说:“希望观众能跟随邓妍的视角,看到正义的光芒如何穿透黑暗。”

迪丽热巴打拐剧登上了人民日报 正义与玫瑰的共鸣

更令人动容的是,这部剧不仅聚焦案件本身,还通过“团圆小店”等细节展现被拐家庭的守望与团结。有观众感慨:“看完整部剧,才发现正义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无数人用坚守织成的网。”迪丽热巴在微博中写道:“感谢大家喜欢、支持《利剑·玫瑰》,跟随邓妍一起经历这场关于救赎与坚守的旅程。希望这部剧带来的思考和感动能延续下去,提醒我们:正义和团圆,永远值得等待。”这番话既是对观众的致谢,更是对社会议题的呼吁。

迪丽热巴打拐剧登上了人民日报 正义与玫瑰的共鸣

迪丽热巴的真诚不仅体现在表演中,更贯穿于她对作品的态度。为了还原邓妍的复杂心理,她主动与主创团队探讨角色成长弧线;为展现女警的硬核气质,她坚持高强度训练,甚至因拍摄动作戏导致膝盖淤青。这种极致打磨让观众看到她突破“甜美偶像”标签的一面——不再是《古力娜扎》中的灵动少女,而是《利剑·玫瑰》中眼神坚毅的“玫瑰战士”。

迪丽热巴打拐剧登上了人民日报 正义与玫瑰的共鸣

剧集播出期间,#迪丽热巴利剑玫瑰#话题阅读量突破4亿,云合数据显示其登顶黄金档收视冠军,央视新闻、中国日报等官媒也对其“普法价值”给予肯定。当迪丽热巴在央视采访中哽咽感谢观众时,这种演员与观众的双向奔赴正是艺术创作最动人的模样。

“女性既是利剑,也是玫瑰。”这句贯穿全剧的台词,在迪丽热巴的诠释下成为现象级金句。她饰演的邓妍既有直面人贩子时的无畏锋芒,也有面对被拐儿童时的温柔守护。现实中,迪丽热巴本人则以“元气少女”与“硬核女警”的反差形象打破刻板印象。从品牌直播中活力四射的“校园美少女”,到剧中近乎素颜出演的“疲惫女警”,她用多面性诠释了“美无定义”的真谛——真正的女性力量从来不是单一标签,而是在柔韧与坚强间自由切换的底气。

这种双重隐喻也引发观众对现实的思考。正如迪丽热巴在采访中强调的:“女性可以是利剑,用锋芒劈开不公;也可以是玫瑰,用芬芳治愈世界。”《利剑·玫瑰》的成功证明了观众对“真实女性叙事”的渴望——她们不必完美,但必须有血有肉;不必柔弱,但必须有光。

迪丽热巴的《利剑·玫瑰》不仅是一部剧,更是一场关于正义与女性力量的集体讨论。她用角色邓妍的坚守唤醒观众对“天下无拐”的关注,用自身的敬业态度重新定义了演员的价值,更用“利剑与玫瑰”的隐喻让观众看到女性的无限可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nbdtoutiao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n/ent/159827.html

nbdtoutiao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