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星 / 脱友2 冠军 观众与节目共塑胜者

脱友2 冠军 观众与节目共塑胜者

脱友2 冠军 观众与节目共塑胜者。《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与传统喜剧综艺不同,将巧妙的铺垫融合进了生活细节中。谁最先揭露这些铺垫,谁就能得分。这个节目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把“冠军”概念划分成两个维度:段子的创意和内容质量,以及人物设定的构建与展现。最终由观众来评判哪一方面更具吸引力。

脱友2 冠军

看完第四赛段后,感觉所谓的“冠军派头”其实就是“不被淘汰的理由”。节目组在后台悄悄打分,观众在弹幕里投票,两者相加,谁的故事先讲完,谁就离奖杯更近一点。

脱友2 冠军 观众与节目共塑胜者

步惊云的段子水平一般,吐槽老板平平无奇,贞操梗笑点乏善可陈,姥爷的死亡观还与陈艾撞梗了。但她仍留在热门区,因为她是唯一剩下的女性选手,节目需要一个“女性代表”,观众也想看新鲜的东西,因此她的缺点被忽略了。

脱友2 冠军 观众与节目共塑胜者

高寒前两场表现不错,第三场却显得乏力,笑点少了。这说明人设一旦固定,观众就会自动给你加滤镜,一旦滤镜破了,再多的梗也救不回来。

脱友2 冠军 观众与节目共塑胜者

小奇的表现起伏不定,首场惊艳,第二场平淡,第三场有所回升。观众对他有新手的好感滤镜,期望值很高。但这种滤镜不能长久保护,如果下一期再出状况,观众的态度可能会大变。

脱友2 冠军 观众与节目共塑胜者

邱瑞的“气愤”标志像护身符也像紧箍咒,他能触及讽刺的边缘,但越来越难以突破。就像在高速公路上驾驶,左边是审查的护栏,右边是观众的审美疲劳线,稍有不慎就容易出问题。如果气愤缺乏新内容,便会沦为重复的噪音。

脱友2 冠军 观众与节目共塑胜者

孟川的文本单颗很耀眼,整体却零散,观众笑过就忘了,因为他缺少能把情绪串起来的线。他自己也清楚表演短板,干脆把“不连贯”说成风格,也算自己能接受。

脱友2 冠军 观众与节目共塑胜者

小四爷被领笑员捧为“何广智接班人”,但接的是口音不是灵魂。何广智的穷鬼叙事里有市井智慧,小四爷只剩“我穷我可爱”的撒娇。观众第一次听觉得新鲜,第二次就开始快进,因为缺那口真实的人间烟火。

脱友2 冠军 观众与节目共塑胜者

贾耗晋升迅速,文本、节奏、观众缘都不错。他认为他暗自钻研了弹幕心理学,每次停顿都精准卡到网友快要刷“哈哈哈哈”的那零点几秒之前,这种特质让他即便讲冷笑话也有人捧场。

脱友2 冠军 观众与节目共塑胜者

毛豆上次把“军旅加美食”主题讲得很有江湖味,这次却反复炒老情节,没什么新意。观众对他以前震撼的表现印象深刻,所以对他的要求特别高,只要没做出新的突破,弹幕马上开始怀念过去。

脱友2 冠军 观众与节目共塑胜者

顺着榜单往下看,会发现“冠军态势”实际上是由观众和节目共同塑造的景象:节目制造话题,观众投入感情,双方一起把某个人推到显眼的位置,而段子本身是否有趣反而变得不太重要。

这让人想起每次闺蜜聚会,总有人负责讲笑话,有人负责捧哏,有人负责拍照发圈。最后大家记得的往往是那个点燃全场气氛的人。脱口秀舞台只是把这套社交规则放大了一百倍。

何广智稳居第一,不再靠穷卖惨,而是把中产焦虑、社交尴尬、年龄危机统统打包,再撒一把自嘲的糖霜。观众吃这一套,因为那些烦恼我们也正在经历,他替我们先笑为敬。

追脱口秀时,我们到底追的是段子还是人设?是笑点还是故事?当步惊云的“女性大王”标签被反复提及,锐锐的“普通脸”成为遗憾,小四爷的口音被放大成特色,其实我们在用投票的方式给自己找代言人。

反观之,这种“代言人机制”也在暗暗起反作用,选手一旦被标签所固定,便很难有新的变化。邱瑞的生气、孟川的冷淡、毛豆的回归,都是标签固化带来的不良影响。节目需要记忆点,观众需要新奇感,而选手夹在中间无法动弹。

看到何广智稳居第一,心里松了口气。至少他证明了:在标签横行的时代,持续输出真实的生活切片,依然是硬通货。观众会腻段子,但不会轻易腻真诚。

节目还没录完,谁知道下一期会不会突然杀出一匹黑马?也许小奇再炸一次场,也许步惊云突然开窍,也许孟川把散落的珍珠串成项链。毕竟脱口秀的魅力就在于下一秒永远未知。

如果你来排这个“冠军相”榜单,你会把谁放在第一?是稳如老狗的何广智,还是你想赌一把的冷门?评论区聊聊,看谁的眼光更毒。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nbdtoutiao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n/ent/159916.html

nbdtoutiao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