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星 / 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副作用 哪些需就医?

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副作用 哪些需就医?

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FNAC)是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金标准”之一,属于微创检查——医生用直径0.7-0.9毫米的细针,从结节中抽取少量细胞进行病理分析,整体安全性高、创伤小。但作为有创操作,仍可能出现一些轻微副作用,少数情况下存在罕见风险,提前了解并科学应对,能帮助患者减少焦虑。

一、最常见:局部轻微不适,多在1-3天内缓解

这类副作用发生率最高(约30%-50%),但程度轻、持续时间短,属于身体对穿刺的正常反应,无需过度担心:

局部疼痛:穿刺时细针会穿透皮肤和甲状腺组织,术后可能出现轻微胀痛或刺痛,疼痛范围多局限在穿刺点周围(直径1-2厘米内),按压时痛感可能加重。通常无需用药,若疼痛明显,可遵医嘱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类止痛药(避免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1-2天内会逐渐消失。

局部肿胀/淤青:穿刺过程中可能损伤少量皮下毛细血管,导致局部出现轻微肿胀(类似蚊虫叮咬后的小鼓包)或淤青(青紫色斑块,直径多小于3厘米)。肿胀一般当天消退,淤青因个体凝血能力不同,可能持续3-5天,可在术后48小时内冷敷(每次15分钟,每天3-4次)减少出血,48小时后热敷促进淤血吸收,无需特殊处理。

轻微不适或异物感:部分患者术后会感觉颈部有“轻微紧绷感”或“异物感”,尤其吞咽时明显,这是穿刺部位轻微刺激引发的主观感受,通常1天内会自行缓解,避免频繁触摸或按压穿刺点即可。

二、少见但需注意:出血或血肿,及时处理可避免风险

出血相关副作用发生率较低(约1%-5%),多与穿刺时损伤小血管、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或术后按压不当有关,多数可通过正确处理控制:

少量渗血:术后穿刺点可能有极少量鲜红色血液渗出(如针尖大小的血点),属于正常现象。此时需用无菌纱布或棉签持续按压穿刺点5-10分钟(力度适中,不移位),避免揉搓或频繁更换纱布,渗血通常会在按压后停止;若持续渗血超过20分钟,需及时联系医生,排查是否存在凝血问题。

局部血肿:若穿刺时损伤稍大的血管,可能形成皮下血肿——表现为穿刺点周围隆起、质地较硬,按压时有胀痛感,严重时可能轻微影响颈部活动(如转头受限)。小血肿(直径小于2厘米)可按“先冷敷后热敷”处理,1-2周内会逐渐吸收;若血肿直径超过3厘米,或伴随明显胀痛、吞咽困难,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通过超声评估血肿情况,必要时进行穿刺引流(罕见)。

注意:有凝血功能障碍(如服用抗凝药、血小板减少)、甲状腺肿大明显或结节位置较深的患者,出血风险略高,术前需提前告知医生,调整用药或制定更谨慎的穿刺方案。

三、罕见副作用:感染、喉返神经损伤,需警惕但无需恐慌

这类副作用发生率极低(均小于0.1%),多与操作规范度、患者自身情况有关,做好术前评估和术后护理可大幅降低风险:

局部感染:穿刺属于无菌操作,若术后穿刺点接触污水、汗液或未保持清洁,可能引发局部感染——表现为穿刺点红肿、疼痛加剧,甚至出现脓性分泌物,伴随轻微发热(体温37.5-38℃)。一旦出现感染症状,需及时就医,遵医嘱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或口服抗生素,避免感染扩散(罕见引发全身感染)。

喉返神经损伤:喉返神经紧邻甲状腺,穿刺时若细针意外靠近神经(尤其结节位置靠近神经时),可能引发短暂刺激——表现为术后声音轻微嘶哑、说话费力,或偶尔出现“喝水呛咳”。多数损伤为暂时性的(神经受刺激而非断裂),1-2周内会自行恢复;永久性损伤(罕见)多与操作不当有关,需通过喉镜检查评估神经功能,必要时进行康复治疗。

四、术后护理3要点,减少副作用风险

按压到位:术后用无菌纱布持续按压穿刺点5-10分钟,期间保持头部稍前倾,避免低头、仰头或频繁说话,确保按压不松动。

保持清洁:术后24小时内避免穿刺点沾水(如不洗澡、不洗脸时避开颈部),不涂抹护肤品或化妆品,防止感染;若不慎沾水,需用碘伏轻轻擦拭消毒。

避免刺激:术后1-2天内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游泳)、颈部剧烈活动(如快速转头、低头看手机),不揉搓穿刺部位;饮食上避免辛辣、过热食物,减少对颈部的刺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nbdtoutiao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n/ent/162994.html

nbdtoutiao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