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德云社内斗再升级,本以为可以诋毁郭德纲,没想到自己才是小丑!

德云社内斗再升级,本以为可以诋毁郭德纲,没想到自己才是小丑!

德云社的台上相声越来越难博人一笑,倒是后台的“内斗连续剧”,一次比一次好看。

当年在漏风的小破剧场里,一大群人啃着冷馒头排新活,那感情甭提多亲了。

可等到德云社成了顶流,内部矛盾反倒一波接一波。

难道,人情真的是“只能共苦,不能同甘”吗?

德云社的故事,绕不开一个人——张文顺。

他不仅是郭德纲的忘年之交,更是“德云社”的奠基石。

1995年,他退休后依旧陪着还在北漂苦熬的郭德纲、李菁,在那个叫“北京相声大会”的小舞台上,为几十个观众卖力说段子。

观众不爱听?赔钱照演。

没有场地?就租民宅。

大家合力搭起的,不止是舞台,还有梦想。

更关键的是,“云鹤九霄龙腾四海”八字收徒规矩,就是张文顺提出的。

这套规矩,让德云社弟子们有了传承脉络。

也正因如此,张文顺被尊为“开山元老”。

可以说,没有张文顺,就未必有今天的德云社。

于是,他的外孙宁云祥,成了万千弟子里“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

别的演员要从票友、助演熬起,他却破格直接拜在郭德纲门下,空降“云”字辈。

郭德纲更是亲力亲为,带他走商演、给他开专场,还力推综艺。

甚至把他和张云雷、张鹤伦、孟鹤堂并列“德云四公子”。

这待遇,哪怕是郭麒麟当年都没享受过。可以说,宁云祥被当“亲儿子”养。

可惜啊——给到嘴边的馒头,他没嚼明白。

资源有了,舞台有了,他偏偏没捧起来。

相声没火,观众缘没起色,心态却先膨胀了。

甚至抱怨公司给得“太少”,觉得自己委屈。

事情的导火索,是宁云祥发的一篇长文。

短短几千字,他列出“三大委屈”,把德云社再次推上风口浪尖。

第一条,是为父亲背锅喊冤。

2009年,德云社开了一家“郭家菜”,郭德纲的想法很江湖:台上说相声,台下吃饭,一条龙。

岳云鹏那会儿还只是门口的小伙计。

可惜,江湖做派管不好生意——熟人免单,生客高价,撑了四年就倒闭。

宁云祥发文说,外界骂他父亲导致失败,但父亲只是大堂经理,根本没权力决定。

然而,公众并不买账。

因为张文顺和郭德纲当年是“三分天下”,父子能不能撇清,谁心里没点数?

第二条,是他“二进二出”的憋屈。

2013年,宁云祥第一次离开,理由是“工作多钱少”。

偏偏那几年,张云雷凭《探清水河》爆红,秦霄贤靠“傻白甜”人设圈粉。

对比之下,他虽然有郭德纲力捧,却始终不吸睛。

重回德云社后,他的存在感依旧模糊。

如今,他取消“德云社演员”认证,却又暗示自己没退社,态度暧昧。

第三条,是关于社保。

他指控德云社不给他缴社保,理由是“演出场次没达标”。

可德云社随即晒出财务数据,称参保率达98%。

宁云祥后来又补一句:“只是澄清真相,别网暴家人。”

可风波已起,收不回去了。

舆论一边倒:有人骂他“扶不起的阿斗”,为了诋毁郭德纲不择手段”。

但也有少数声音,认为郭德纲对待张文顺外孙太冷血。

更致命的,是网友的反向扒料。

宁云祥过去的糟糕舞台表现,被翻出来重炒。

说功?背贯口磕巴。

学唱?模仿《贵妃醉酒》,观众直接拍桌子走人。

抖包袱?气口不稳,冷场一大片。

说白了就是“业务不行”。

更有“黑历史”被挖:

当年为演出机会和同行差点动手;

平日听不进意见,甚至说过“外公死早了”这种触目惊心的话;

还曾在朋友圈暗讽同门。

一石激起千层浪,吃瓜群众迅速转成“黑粉”,群嘲不断。

说到底,这不是第一次德云社闹分裂。

2010年,李菁、何云伟出走。

2016年,曹云金写下6000字长文,指控郭德纲“压榨收入”。

郭德纲当时的应对手段,是“清理门户”,一边强调师徒情义,一边划清界限。

正是这套“该硬硬、该软软”的手腕,让德云社在动荡后依旧屹立不倒。

但如今不同。

德云社不再是草台班子,而是坐拥两百多演员、单场收入动辄上百万的顶流公司。

顶流演员一个专场能拿七位数,普通演员一场只有几百块。

差距如此之大,矛盾怎么可能不爆?

台上是笑声,台下全是人情账。

更深层的问题,是家族化管理的局限。

德云社股权高度集中在郭德纲家族,这在创业期效率极高,但规模扩大后弊端暴露。

“论资排辈”“不给年轻人机会”的潜规则,成了外界最爱诟病的点。

新人要熬十年才能出头,外部资本也不敢轻易合作。

一家独大,失去了行业内的良性竞争,最终可能要为整个相声圈的衰退买单。

宁云祥的问题,正好撞在这个矛盾口子上。

他觉得自己应该继承“外公红利”,却忽略了公司已经给过他豪宅、专场、资源。

他把“照顾”理解成了“地位”,而郭德纲要的是“能力”。

这就是错位。

有趣的是,郭德纲面对这场风波,几乎一言不发。

仅在一次直播里轻描淡写:“社保每月都交。”

没有怒斥,也没有回应细节。

这是沉默的无奈,还是“恨铁不成钢”的克制?

观众看得出,他已经不再顾及所谓的“体面”。

因为,对德云社来说,舞台才是命脉。

可现在,观众议论最多的不是相声,而是师徒撕扯。

这对一个讲究“说学逗唱”的行业来说,无疑是最大的伤害。

结局如何?

宁云祥取消认证,既没捞到实质利益,也失了公众形象。

郭德纲依旧稳坐中军,但“人情管理”这条老路,已经走不下去了。

真正的挑战,是如何把人情账,变成规矩账。

德云社若想继续撑起相声这面大旗,就必须正视:

观众要看的,是台上的艺术,不是台下的宫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nbdtoutiao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n/ent/163419.html

nbdtoutiao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