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肺喜润恶燥且直接与外界相通,易受燥邪侵袭,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皮肤干燥等“秋燥”症状,长期还可能降低肺部抵抗力,因此“养肺护肺”是秋季养生的核心。结合中医理论与现代健康常识,可从饮食、生活习惯、运动、防护4个维度科学护肺。
饮食护肺:以“润”为主,忌“燥辣”
肺喜润而恶燥,秋季饮食需重点补充水分和滋阴润燥的营养,同时避免加重肺部负担的食物:
多吃“润肺食材”
中医推荐:雪梨(可煮雪梨百合水、冰糖炖雪梨,减少寒性)、银耳(银耳莲子羹)、百合(清炒或煮粥)、蜂蜜(温水冲服,晨起空腹喝可润肺润肠,糖尿病患者慎用)、杏仁(南杏仁偏润,可磨粉冲饮;北杏仁微毒,需煮熟后少量食用)、白萝卜(煮水或炖汤,能理气润肺)。
现代营养学:适当摄入富含维生素A(保护呼吸道黏膜)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动物肝脏;补充维生素C(增强肺部抵抗力)的食物,如鲜枣、猕猴桃、西兰花。
少吃“伤肺食物”
忌辛辣刺激:辣椒、生姜、大蒜、花椒等热性食物易生燥火,加重肺燥,秋季需控制摄入量;
忌过咸过油:高盐饮食会刺激呼吸道,油炸食物易产生自由基损伤肺细胞,建议清淡饮食,多采用蒸、煮、炖的烹饪方式。
生活习惯:避“燥邪”,调“呼吸”
秋季的环境和作息习惯直接影响肺部健康,需注意3个关键细节:
保持环境湿润,减少肺燥刺激
秋季室内湿度建议维持在40%-60%,干燥时可使用加湿器(每周清洁1次,避免细菌滋生);
避免长时间处于空调房或暖气房,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20分钟,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粉尘、霉菌对呼吸道的刺激。
多喝水+防“秋冻”,护好呼吸道
每天喝1500-2000ml温水(少量多次喝,避免一次性猛灌),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减少干燥引起的咳嗽;
秋季“秋冻”需适度:早晚温差大时,注意添减衣物(重点护好咽喉、胸部、背部,避免受凉引发感冒,进而损伤肺部),体质虚弱者(老人、小孩、慢性病患者)不宜过度“秋冻”。
戒烟+避二手烟,减少肺损伤
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等物质会直接破坏肺泡和呼吸道黏膜,长期吸烟易引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甚至肺癌,秋季肺部敏感,戒烟和远离二手烟是护肺的“底线”;
若接触油烟、粉尘(如烹饪、打扫卫生),建议戴口罩,减少有害气体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