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星 / 下雨天千万别踩马路上的白线!原因是……

下雨天千万别踩马路上的白线!原因是……

下雨天走在马路上,很多人会下意识避开积水,却容易忽略路面上的白色标线——这些看似普通的“白线”(如车道分界线、斑马线、停止线),在雨天会瞬间变成“隐形陷阱”,稍不注意就可能导致滑倒,甚至引发交通事故。背后的原因并非传言中的“迷信说法”,而是由标线材质和雨天环境共同决定的物理特性。

马路上的白色标线(专业称“道路标线”),核心材质是热熔型涂料,为了让标线在夜间反光、提醒司机,涂料中会混合大量玻璃微珠(直径约0.1-0.5毫米的透明颗粒)。这种设计在晴天能清晰指引交通,但遇到雨水时,会产生两个关键问题:

玻璃微珠+雨水=“镜面效应”,摩擦力骤降

玻璃微珠本身表面光滑,且具有反光性,一旦被雨水覆盖,会在标线表面形成一层“水膜”,相当于给路面铺了一层“隐形保鲜膜”。此时,鞋底(尤其是橡胶鞋底)与标线的摩擦力会从晴天的0.6-0.8(干燥路面摩擦系数),骤降到0.1-0.2(接近冰面的摩擦系数),脚踩上去极易打滑——就像踩在涂了油的玻璃上,身体重心稍不稳就会摔倒。

标线略高于路面,易积水形成“小陷阱”

道路标线施工时,会比路面高出1-2毫米(避免车辆碾压后快速磨损),这种微小的高度差在雨天会形成“凹槽积水”:雨水会积在标线与路面的缝隙间,脚踩上去时,积水无法快速排出,反而会成为“润滑介质”,进一步降低鞋底与标线的接触面积,增加打滑概率。

这些场景踩“白线”,风险更高!尤其要警惕

并非所有雨天踩白线都危险,但以下3种场景,打滑风险会翻倍,甚至可能引发连锁事故:

行人快速行走或奔跑时

雨天赶路时,人容易加快脚步或小跑,此时身体重心前倾,若脚突然踩在光滑的白线上,鞋底无法提供足够摩擦力“抓地”,很容易向前摔倒,导致手掌、膝盖擦伤,甚至头部撞击地面。

骑电动车/自行车经过“斑马线”或“车道线”

电动车、自行车的轮胎接触地面面积小,对路面摩擦力更敏感。雨天骑行时,若车轮压过白色标线,尤其是转弯、刹车瞬间,轮胎很可能因摩擦力不足而“侧滑”,轻则车辆失控歪倒,重则与其他车辆碰撞——据交通部门数据,雨天非机动车因碾压标线打滑引发的事故,占非机动车雨天事故总量的35%以上。

夜间或光线昏暗时

夜间路灯照射下,白色标线的玻璃微珠会反光,容易让行人误以为“标线清晰、路面安全”,但此时雨水的“镜面效应”更明显(光线反射会掩盖水膜的存在),行人往往没意识到风险就踩上去,更容易发生意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nbdtoutiao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n/ent/165018.html

nbdtoutiao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