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于正,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嘴碎”——爱在社交平台点评圈内事、分享创作观点,偶尔因直白言论引发争议;但另一面,他“护犊子”的特质也格外鲜明,对旗下艺人的力挺从不遮掩,从资源扶持到争议维护,处处透着“我的人我来罩”的态度,这种反差感,让他成为娱乐圈里颇具争议却又让人印象深刻的制片人。
于正对旗下艺人的“护”,首先体现在“资源铺路”上——他擅长挖掘艺人的特质,再用自己的影视项目为其量身打造角色,帮艺人快速打开知名度,哪怕是新人,也愿意给“主角机会”。
新人时期的“量身定制”:袁姗姗刚签约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顶流长相”,但于正看中她的韧性,接连让她出演《宫锁珠帘》《山河恋・美人无泪》等爆款剧的女主角,哪怕初期伴随“袁姗姗滚出娱乐圈”的争议,也始终力挺她“用作品说话”;后来的吴谨言,同样从新人起步,于正为她量身打造《延禧攻略》魏璎珞一角,“黑莲花”人设契合她的清冷气质,直接让她从“查无此人”跃升至一线小花,后续又陆续提供《皓镧传》《传家》等资源,帮她巩固市场地位。
转型期的“保驾护航”:对于有转型需求的艺人,于正也会精准匹配资源。比如许凯,初期靠《延禧攻略》傅恒的“白月光”形象圈粉,但于正没有让他局限在古装偶像剧里,而是为他争取《烈火军校》的军人角色、《从前有座灵剑山》的喜剧角色,甚至是正剧《尚食》里的帝王角色,帮他拓宽戏路,避免“被定型”;当许凯因“身材管理”引发争议时,于正也直接发文“他已经在努力减重,演员也需要成长空间”,为其挡掉部分舆论压力。
这种“资源托举”不是盲目给机会,而是基于对艺人特质的判断,帮他们避开“试错弯路”,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对于新人来说,这种“有人罩着”的底气,往往是在娱乐圈站稳脚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