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典型的 “沉默器官”,具有强大的代偿能力,在肝损伤的早期患者往往没有症状,导致肝癌早期发现率很低。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我国新发肝癌患者中仅 15.3% 属早期(BCLC 0-A 期),超半数确诊时已进展至晚期(BCLC C 期)。
肝癌确诊时多为中晚期,这给治疗带来了一定难度,也导致我国肝癌的总体5年生存率较低。因此,对于肝癌高危人群,如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者、过度饮酒者、有非酒精性脂肪肝者等,建议至少每隔半年进行1次肝脏彩超和血清甲胎蛋白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肝脏的“沉默性”与超强代偿
无痛觉神经分布:肝脏内部缺乏痛觉神经,早期肿瘤生长不会引起疼痛。
代偿能力极强:仅需30%健康肝组织即可维持基础功能,即使肿瘤侵占70%肝脏,患者仍可能无异常。
症状滞后:黄疸、腹水、消瘦等典型症状出现时,肿瘤多已超过5cm或转移。
早期症状易被忽视或误判
疲劳、食欲下降、腹胀等非特异性表现,常被误认为“压力大”或“胃病”。@CCTV生活…35
部分患者仅表现为皮肤瘙痒、尿液变深等隐匿信号。
筛查认知不足与手段局限
误区:45%民众误以为“肝功能正常=肝脏健康”,实则早期肝癌患者肝功能可能完全正常。
常规体检缺陷:普通超声对<1cm肿瘤检出率低;甲胎蛋白(AFP)在早期阳性率仅约60%。
如何有效预防与早筛?
精准筛查组合
基础筛查:血清AFP+肝脏超声(检出1-2cm肿瘤)。
精准补充:
异常凝血酶原(DCP)联合AFP,敏感度提升至85%;
高危人群推荐普美显磁共振(检出<0.5cm病灶)。
新技术:7种微小核糖核酸(miRNA)液体活检可提前1-1.5年预警癌变。
预防核心措施
疫苗接种:新生儿必须接种乙肝疫苗,成人抗体消失需补种。
饮食安全:坚决丢弃霉变食物(黄曲霉素为1类致癌物),少吃腌制食品、生鱼片。
戒酒控重:酒精日摄入≤15g(约1听啤酒);BMI控制在24以下,预防脂肪肝。
避免伤肝药物:慎用“护肝保健品”,避免药物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