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影演员剧团外墙改造而成的电影艺术家肖像浮雕长廊揭幕,上影演员剧团几代人在浮雕墙前留影。
“这是我们电影的福地,也一定是将来的网红打卡地。”站在永福路52号上影集团的白色小洋楼前,演员潘虹说自己的底气来自深厚的文脉。“这里是上影集团的文学部总部,几代人演的所有电影每一个字都出自这里。我们有什么理由怀疑这里不是网红打卡地,不是将来所有人向往的地方?”这位土生土长的上海演员说,没有到过这片街区,就不知道上海电影的发源地在哪里。
昨天上午,首个集电影艺术、电影产业、消费体验等于一体的“梧桐影巷”——徐汇区武安电影街区正式启幕。这是中国电影诞生双甲子之际,属于上海电影之城最新的一笔。在这里,市民游客不仅能邂逅上海电影的前世今生,也能通过各类“电影+消费”场景解锁各自的电影生活方式。
百年文化积淀
武安电影街区由武康路、安福路、乌鲁木齐中路、淮海中路等历史名街交汇而成,面积约0.4平方公里。信步可达的区域里,现在有海内外年轻人熟悉的“宇宙街拍中心”,而追溯到中国电影诞生的120年里,这里是名副其实的电影人之家。
上世纪30年代以来,上百位电影艺术家曾工作生活在这片区域,其中,赵丹、秦怡、孙道临等家喻户晓的老艺术家留下了深入人心的银幕形象。武康大楼、玫瑰别墅等50余处电影相关建筑屹立街区,上影演员剧团等九家影视演出机构在此蓬勃发展。这两年,《爱情神话》《喜欢你》等上海主题电影佳作也在此取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独树一帜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光影艺术气质,让武安街区当仁不让地成为上海首个电影主题街区。
去年6月,上海市电影局发布《弘扬城市精神,打造电影之城——上海市电影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得到了中共徐汇区委宣传部、徐汇区文化旅游局、湖南街道党工委的积极响应,电影街区打造计划由此开启。建设电影街区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将街区内的电影资源用各种有创意的、适合不同年龄段人群所喜欢的方式生动展现出来,把散落的电影元素有机串联起来,通过“硬件上的微更新”“软件上的深治理”,将电影文化融入市民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展示电影的魅力和光彩。如今,小而美的“梧桐影巷”终于完成建设,这不仅是城市空间的更新,更是一种文化、生活与消费融合的新模式探索。
从城市微更新到光影赋能街区
据介绍,武安电影街区建设是一次全新的“电影赋能城市更新治理”探索。在点位建设推进中,注重将电影基因融入城市的微更新改造,硬件建设上不搞“大拆大建”。
作为街区内重要地标,上影演员剧团外墙改造而成的电影艺术家肖像浮雕长廊正式揭幕。剧团所属的秦怡、白杨等7位著名艺术家的浮雕亮相,引来居民、游客驻足品味。复兴西路永福路口的电影时光主题花园摆上了电影道具和电影街区标识供市民打卡。周璇旧居门头、张乐平故居等12个点位在微更新后,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电影元素呈现于街区细微之处。
为不断丰富电影街区文化内容,提升街区电影文化浓度,演员潘虹、周野芒、佟瑞欣等受邀成为首批“电影街区星推官”。佟瑞欣表示,电影街区焕新不仅是对老艺术家精神的传承,更促进了电影文化在街区内与市民公众的交流,在这里居住了几十年的一位老先生激动地写了一封给自己的信,用邮戳来纪念演员剧团浮雕长廊落成这一特殊时刻。
星推官米莲娜将繁华的武安街区与她成长的法国巴黎街区以及全球的电影街区做比较,最大的共同点是都拥有“电影感”的风貌与气质,她特别期待街区能带来更丰富的社交消费体验。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刘海波教授也是首批星推官之一,他觉得电影之城的定位和建设为上海电影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今天通过电影街区的打造让这一IP更具象、生动、立体,相信这一切都将不断擦亮上海电影的金字招牌。
在电影街区,电影与街区双向奔赴,街区为电影提供了影院外的展示空间,光影艺术为街区加持赋能。伴随电影街区亮相,崭新的“电影街区共治委员会”也在湖南街道成立,105家成员单位将共同搭起资源联动的桥梁,推动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全面提升街区的消费能级。据悉,区域内近200家新消费企业将围绕电影主题,积极开拓新型消费场景。打造“电影+书店”“电影+餐饮”“电影+演出”“电影+展览”“电影+体育”等新消费业态,推出4条电影主题打卡路线,推动电影IP与文创、潮玩、娱乐等领域跨界联名。(文汇报记者 王彦 实习生 刘天奕)

上影演员剧团外墙改造而成的电影艺术家肖像浮雕长廊揭幕,上影演员剧团几代人在浮雕墙前留影。
“这是我们电影的福地,也一定是将来的网红打卡地。”站在永福路52号上影集团的白色小洋楼前,演员潘虹说自己的底气来自深厚的文脉。“这里是上影集团的文学部总部,几代人演的所有电影每一个字都出自这里。我们有什么理由怀疑这里不是网红打卡地,不是将来所有人向往的地方?”这位土生土长的上海演员说,没有到过这片街区,就不知道上海电影的发源地在哪里。
昨天上午,首个集电影艺术、电影产业、消费体验等于一体的“梧桐影巷”——徐汇区武安电影街区正式启幕。这是中国电影诞生双甲子之际,属于上海电影之城最新的一笔。在这里,市民游客不仅能邂逅上海电影的前世今生,也能通过各类“电影+消费”场景解锁各自的电影生活方式。
百年文化积淀
武安电影街区由武康路、安福路、乌鲁木齐中路、淮海中路等历史名街交汇而成,面积约0.4平方公里。信步可达的区域里,现在有海内外年轻人熟悉的“宇宙街拍中心”,而追溯到中国电影诞生的120年里,这里是名副其实的电影人之家。
上世纪30年代以来,上百位电影艺术家曾工作生活在这片区域,其中,赵丹、秦怡、孙道临等家喻户晓的老艺术家留下了深入人心的银幕形象。武康大楼、玫瑰别墅等50余处电影相关建筑屹立街区,上影演员剧团等九家影视演出机构在此蓬勃发展。这两年,《爱情神话》《喜欢你》等上海主题电影佳作也在此取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独树一帜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光影艺术气质,让武安街区当仁不让地成为上海首个电影主题街区。
去年6月,上海市电影局发布《弘扬城市精神,打造电影之城——上海市电影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得到了中共徐汇区委宣传部、徐汇区文化旅游局、湖南街道党工委的积极响应,电影街区打造计划由此开启。建设电影街区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将街区内的电影资源用各种有创意的、适合不同年龄段人群所喜欢的方式生动展现出来,把散落的电影元素有机串联起来,通过“硬件上的微更新”“软件上的深治理”,将电影文化融入市民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展示电影的魅力和光彩。如今,小而美的“梧桐影巷”终于完成建设,这不仅是城市空间的更新,更是一种文化、生活与消费融合的新模式探索。
从城市微更新到光影赋能街区
据介绍,武安电影街区建设是一次全新的“电影赋能城市更新治理”探索。在点位建设推进中,注重将电影基因融入城市的微更新改造,硬件建设上不搞“大拆大建”。
作为街区内重要地标,上影演员剧团外墙改造而成的电影艺术家肖像浮雕长廊正式揭幕。剧团所属的秦怡、白杨等7位著名艺术家的浮雕亮相,引来居民、游客驻足品味。复兴西路永福路口的电影时光主题花园摆上了电影道具和电影街区标识供市民打卡。周璇旧居门头、张乐平故居等12个点位在微更新后,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电影元素呈现于街区细微之处。
为不断丰富电影街区文化内容,提升街区电影文化浓度,演员潘虹、周野芒、佟瑞欣等受邀成为首批“电影街区星推官”。佟瑞欣表示,电影街区焕新不仅是对老艺术家精神的传承,更促进了电影文化在街区内与市民公众的交流,在这里居住了几十年的一位老先生激动地写了一封给自己的信,用邮戳来纪念演员剧团浮雕长廊落成这一特殊时刻。
星推官米莲娜将繁华的武安街区与她成长的法国巴黎街区以及全球的电影街区做比较,最大的共同点是都拥有“电影感”的风貌与气质,她特别期待街区能带来更丰富的社交消费体验。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刘海波教授也是首批星推官之一,他觉得电影之城的定位和建设为上海电影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今天通过电影街区的打造让这一IP更具象、生动、立体,相信这一切都将不断擦亮上海电影的金字招牌。
在电影街区,电影与街区双向奔赴,街区为电影提供了影院外的展示空间,光影艺术为街区加持赋能。伴随电影街区亮相,崭新的“电影街区共治委员会”也在湖南街道成立,105家成员单位将共同搭起资源联动的桥梁,推动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全面提升街区的消费能级。据悉,区域内近200家新消费企业将围绕电影主题,积极开拓新型消费场景。打造“电影+书店”“电影+餐饮”“电影+演出”“电影+展览”“电影+体育”等新消费业态,推出4条电影主题打卡路线,推动电影IP与文创、潮玩、娱乐等领域跨界联名。(文汇报记者 王彦 实习生 刘天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