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刷手机其实在伤气血

从中医理论和现代健康角度来看,长时间刷手机确实会通过多种方式消耗身体能量,进而间接影响“气血”状态,尤其体现在精力、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上。

一、中医视角:刷手机如何“耗气血”

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长时间刷手机的行为会从三方面消耗气血:

“久视伤血”:中医有“肝开窍于目,目受血而能视”的说法,眼睛的正常功能依赖气血濡养。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眼睛持续处于紧张状态,会不断消耗肝血,导致眼干、眼涩、视物模糊,长期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血虚”表现。

“久坐耗气”:刷手机时人多处于久坐或久躺状态,身体活动量极少。中医认为“动则生阳,静则生阴”,长期缺乏活动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阳气难以生发,容易出现精神萎靡、四肢沉重、免疫力下降等“气虚”症状。

“心神耗损”:手机信息繁杂,刷手机时大脑需持续接收、处理信息,容易导致“心神不宁”。中医里“心主血脉”,心神过度消耗会间接影响心血的生成与运行,长期可能出现失眠、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进一步加重气血不足的状态。

二、现代医学:刷手机对身体的隐性消耗

从现代健康角度看,长时间刷手机的“伤气血”,本质是对身体机能的持续消耗:

影响睡眠质量:手机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导致入睡困难或睡眠变浅。睡眠是身体修复、能量储存的关键,长期睡眠不足会直接导致精力(即中医所说的“气”)下降,身体代谢变慢,间接影响血液循环(即“血”的运行)。

导致肌肉与骨骼劳损:刷手机时常见的低头、含胸姿势,会使颈肩、腰背肌肉持续紧张,压迫血管,影响局部血液循环。长期如此会导致颈肩酸痛、头晕,甚至引发颈椎病,进一步阻碍气血在全身的流通。

减少身体能量循环:刷手机占据大量时间,会挤压运动、户外活动的机会。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长期缺乏运动相当于减少了“气血生成”的动力,导致身体机能逐渐衰退。

三、如何减少刷手机对“气血”的消耗

控制时长与频率:设定“手机使用间隔”,每刷30-40分钟就起身活动5分钟,做简单的拉伸或远眺,缓解眼睛和肌肉的紧张,促进气血流通。

调整使用姿势:保持腰背挺直、眼睛与屏幕平齐的姿势,避免低头或侧卧刷手机,减少对颈肩和脊柱的压迫,降低气血运行的阻碍。

补充“气血”的辅助方式:睡前1小时远离手机,通过泡脚、阅读纸质书等方式放松心神,帮助睡眠;日常多吃富含维生素A、铁元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瘦肉),从营养上辅助“养血”;每天留出20分钟进行散步、瑜伽等轻度运动,促进阳气生发和气血循环。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

QQ QQ

69063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