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乐,无疑是很多人的回忆。
而缔造港乐黄金年代的,不仅是明星歌手作曲家。
优秀的港乐作词人,也是人们记忆拼图里的重要一块。
从早期的黄霑郑国江,到后来的潘源良林夕。
他们写下了无数朗朗上口又蕴含深意的歌词。
![]()
黄霑和徐克
然而,如今的港乐日渐式微。
不仅难复现往日辉煌,更鲜有优秀的作词人出头。
今年的一部香港电影,就呈现了这样的现状。
既有对过去港乐的怀念,也有对当下的思考,还有对未来的展望。
港乐会何去何从?
也许,我们可以从这部电影里找到答案。
《填词L》
![]()
![]()
本片首先让我关注的,是导演黄琦琳。
她不是大众熟悉的名字,但导演实力却不可小觑。
5年前,她拿出了处女作《金都》。
以「婚嫁」为切入口,对当代社会展开深度思考和探索。
开放式的结尾,更是对应着依然没有明确答案的现实。
![]()
《金都》
虽是处女作,且成本不高,却能让人心中隐隐刺痛。
在第39届香港金像奖上,黄琦琳就凭借《金都》摘得「新晋导演」大奖。
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期待。
![]()
2019年,摘得金马影展Netpac奖
时隔5年,她的第二部长片《填词L》依然与现实紧密相连。
电影改编自她的自传《我很想成为文盲填词人》,讲述她青年时期想成为填词人的经历。
而片中的很多角色和情节,都来自黄琦琳的个人真实经历。
![]()
有了《金都》在前,黄琦琳多了不少底气。
电影筹备阶段,她就决定与其花时间游说投资者,不如自己投资。
她自掏腰包,拿出280万港元作为电影的全部预算。
拍摄很快,前后不过15天。
而且几乎一人承包了片中全部歌曲的作词。
最后成绩也十分可观。
上映两个月收获700万港元票房。
同时,还获选为第20届香港亚洲电影节闭幕电影,入选为第19届大阪亚洲电影节竞赛电影。
且观众和影评人给出的评价都不俗。
![]()
电影的主角罗颖诗,可看作中学时代的黄琦琳。
她十分热爱写歌词。
从中学时起,就为了研究好粤语填词的技巧而潜心钻研。
![]()
相较国语歌、英文歌、韩文歌,粤语填词难度更高。
本来声调就多,写词还要考虑发音、押韵等等。
本想拉着好友一同参加音乐创作大赛,却因好友要出国留学而计划作罢。
![]()
不过,罗颖诗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填词人梦想。
她会在暑期报班。
向专业的导师学习技巧。
![]()
从一开始,她就被旁人告知,这一行的不容易。
辛苦,还不赚钱。
但罗颖诗反倒不以为意,认为那就是自己要一直追寻的梦想。
![]()
考上香港中文大学后,她向各大唱片公司毛遂自荐。
大多石沉大海,偶有作曲人寄还音乐demo请她帮忙填词。
![]()
再到后来,她去台湾向唱片公司当面推销自己的原创歌曲。
还参加填词人比赛, 并且成功拿下冠军。
![]()
进了公司,签了合同。
信心满满地以为,自己将有象征自己在行业立足的「出街歌」了。
![]()
没想到,后续发展远不像自己期待的那么顺利。
可以说,整部电影就是罗颖诗一路追寻自己梦想的故事。
眼看着她不断遭受各种打击,再看着她一次又一次站起来。
坎坷而艰辛,更让我们看到了这个行业的不易。
![]()
![]()
随着罗颖诗接触填词人这个职业后,我们也跟着看到了港乐当下的诸多乱象。
比如罗颖诗签了公司后,很快就交出了自己的第一份成绩。
她兴致满满地拉着家人一起等电台报出自己的名字。
没想到,说出的却是另一个陌生的名字。
事后她才明白,新人填词,署别人的名,早已是行业常态。
旁人还劝她不要太过在意。
因为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等她成为唱片公司的填词人后。
才发现唱片公司只买歌不买词。
对方往往就是轻描淡写一句「不喜欢原来的词索性自己写」。
这也就使得罗颖诗始终没能拥有一首商业发售的歌。
![]()
四处接连碰壁,让罗颖诗日渐心灰意冷。
曲折之下,她决定去往朋友的公司任职。
暂时放下填词梦,转而为公司写广告歌。
![]()
乍一看,大有弯道超车的意思。
可没想到,公司却因为商业模式问题而被政府封禁。
如此一来,罗颖诗丢了工作,也彻底梦碎。
![]()
可以看到,罗颖诗身上有着青春少女对梦想的执着。
她打不死,不退却。
够努力,也够认真。
为了梦想,坚定不移。
某种程度上,她有着当下青春片里少见的纯粹热血感。
![]()
但是,她没有料到的是,这个行业里的各种「潜规则」。
纵使她有天赋,也招架不住那些难以抗拒的压力。

导演黄琦琳曾说,她在「成为填词人」上下的功夫远远多于「当导演」。
成为填词人的执着,其实也映照了当下很多人对港乐黄金世代的坚守和怀念。
过去,曾有无数顶尖作词人,携手打造出了风靡一时的香港流行乐。
而随着时代推进,港乐也逐渐变成怀旧金曲。
罗颖诗就像那些始终挂念那个时代的人一样,渴望成为他们的一员,再现过去的辉煌。
可惜,那永远只是梦想。
当下的各种阻碍,已注定她无法以填词为生。
更注定了,那个属于港乐的黄金时代彻底远去。
![]()
![]()
归根 究底,这 是一个普通 香 港 女孩追逐 梦想的故事。
但电影 没有尝试去营造一出逆袭的童话。
而是 着重于展现,一个已经衰落的时代下,香港年轻人该如何坚持自己的港乐梦想。
![]()
电影里,很明显地展现了两代人对于流行乐的不同喜好。
对于经历过港乐黄金年代的人来说,港乐或许已经衰落。
但对于当 下的年轻人来说,这个话题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香港音乐并非停步不前,只是走向了一条与黄金时代的流行乐完全不同的道路。
比如罗颖诗父亲就很传统。
他会一边看现在的音乐颁奖典礼,一边追忆往昔。
说现在的年轻歌手,唱歌不好听。
要说真正的好歌手,还得是以前的李龙基、罗文等。

而女儿根本不在意父亲的看法。
在她房间里,贴着的海报是新兴的音乐组合, 用来激励 自己 的梦想。
过去,港乐的流行很大程度上与港片港剧的热潮相辅相成。
比如《大侠霍元甲》的 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
就是随着剧的热播,而变得家喻户晓。
![]()
又比如《笑傲江湖》的主 题曲《沧海一声笑》。
音乐和电影,一并成为经典。
![]()
然而,到了 千禧年前后, 台湾流行乐开始掀起新的风潮。
也逐渐成为了华语乐坛的中心。
港片港剧的衰落,也进一步削减了港乐的影响力。
![]()
所以《填词L》真正想讲述的,是当代很多香港年轻人的心境。
黄金时代已逝,日渐小众化的粤语歌,还能否作为一个年轻人的毕生事业?
这样的梦想,恰恰投射了香港年轻人试图复兴香港文娱的渴望。
他们小时候经历了香港娱乐圈最辉煌的阶段,长大后却发现一切都在衰退。
故而,他们的内心既失落,又不甘心。
很想通过自己的双手,重新振兴香港电影和音乐事业。
![]()
而这部电影,就像是导演想借自己的经历来给予当代香港年轻人一些精神上的抚慰与激励。
扎根当下,守护梦想,或许才是最好的选择。
正如片中写的那句歌词——
「梦里当天我有快乐过。」
![]()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点个「赞」和「在看」吧。
助理编辑:哒哒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