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发展,养孩子的“颗粒度”也在细化,由咱们小时候的“粗放”式养娃,到现在早早给孩子们安排上牙套、OK镜、生长激素,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根据医生的说法,揠苗助长和盲目乐观都不可取。
在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遗传因素或长期近距离用眼、缺乏户外活动等不良用眼习惯,眼球会逐渐变长,导致平行光线进入眼球后,焦点落在视网膜前方,从而形成近视。一旦眼球的前后径变长,这是一个不可逆的生理过程,目前的医疗技术无法使已经变长的眼球恢复到原来的长度,所以轴性近视难以治愈。
是由于角膜或晶状体的曲率过大等因素,导致眼睛的屈光能力过强而引起的近视。比如,角膜先天性圆锥角膜等疾病会使角膜曲率异常增大。这种角膜或晶状体的形态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难以自然恢复或通过治疗完全逆转的,因此屈光性近视通常也无法完全治愈。

佩戴框架眼镜、隐形眼镜或角膜塑形镜等,都只是通过改变光线的折射路径,使光线能够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提高视力,让孩子能看清楚物体,但并不能改变眼球的结构和近视的本质。以角膜塑形镜为例,它是通过夜间佩戴对角膜进行塑形,暂时改变角膜的曲率,从而在白天不戴眼镜的情况下也能有较好的视力,但一旦停止佩戴,角膜会逐渐恢复原来的形态,近视状态依然存在。
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等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近视的发展速度,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放松眼睛的调节肌肉、减少眼轴增长等方式来延缓近视加深,但并不能使已经近视的眼睛恢复到正常状态,无法从根本上治愈近视。
对于年满18周岁、近视度数稳定的人群,可以考虑近视手术,如激光角膜切削术、角膜屈光手术、眼内屈光手术等。这些手术是通过改变角膜的形态或在眼内植入人工晶状体等方式来矫正近视,但手术也只是改变了眼睛的屈光状态,而不是让已经近视的眼球结构恢复正常,并且孩子通常不满足手术的年龄等条件,不能通过手术来治疗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