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对孩子长高真的有用吗?生长激素副作用和危害是什么?
生长激素对部分孩子长高是有用的,但并非对所有孩子都有效。
对于因垂体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生长激素缺乏的孩子,补充生长激素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这类孩子自身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无法满足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外源性补充生长激素可以弥补这一缺失,刺激骨骼生长,使身高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一般来说,在适宜的年龄开始规范治疗,孩子每年的身高增长速度可提高3厘米至6厘米甚至更多,能有效帮助他们追赶身高,接近或达到遗传身高水平。
特发性矮小的孩子没有明确的疾病原因,但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对于这类孩子,生长激素治疗也可能有一定效果。研究表明,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后,部分特发性矮小的孩子身高增长速度会有所提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身高状况,但效果可能不如生长激素缺乏症的孩子那么显著。
如果孩子身高偏矮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如家族性矮小(父母身高都不高),虽然生长激素在理论上可能有一定的促进生长作用,但实际效果往往有限,因为遗传因素对身高的影响较大。另外,若孩子的骨骼已经接近闭合,即使使用生长激素,也很难使身高再有明显增长,因为骨骼生长板闭合后,生长激素无法再刺激骨骼纵向生长。
生长激素副作用和危害是什么
生长激素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能有效促进生长,但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副作用和危害:
代谢方面
血糖异常:生长激素可能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使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引起血糖升高。部分患者在使用生长激素后可能出现空腹血糖升高、糖耐量异常等情况,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糖尿病。尤其是本身存在糖尿病家族史或有糖代谢异常风险的人群,使用生长激素时更需要密切监测血糖。

血脂紊乱:长期使用生长激素可能影响脂质代谢,导致血脂异常,如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升高等。这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潜在风险,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内分泌方面
甲状腺功能减退:生长激素的使用可能会影响甲状腺功能,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嗜睡、记忆力减退、体重增加、皮肤干燥等症状。在使用生长激素期间,需要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必要时进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性早熟:对于儿童来说,如果生长激素使用不当,可能会提前启动青春期发育,导致性早熟。性早熟会使骨骼生长板过早闭合,虽然短期内身高增长加快,但最终成年身高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身材矮小。
局部及其他方面
注射部位反应:常见的有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瘙痒等,这主要是由于药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引起的。一般情况下,这些反应较为轻微,可随着时间逐渐缓解,但也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硬结、脂肪萎缩等较严重的情况,影响药物吸收和局部皮肤外观。
颅内压升高:在使用生长激素的过程中,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颅内压升高的症状,如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等。这可能与生长激素促进脑组织生长或引起水钠潴留等因素有关。严重的颅内压升高可能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需要及时处理。
股骨头滑脱:在生长激素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在快速生长期,由于骨骼生长速度加快,可能会出现股骨头滑脱的情况,表现为髋关节疼痛、跛行等症状。这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正常行走和运动功能,严重时需要手术治疗。
诱发肿瘤:虽然目前尚未有确凿的证据表明生长激素会直接诱发肿瘤,但对于存在潜在肿瘤风险的人群,如家族中有肿瘤病史或已经存在肿瘤标志物异常等情况,使用生长激素可能会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增加肿瘤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