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葛夕发文自曝因季节抑郁症复发,加大药量后四肢起荨麻疹全身极痒。近日,知名博主葛夕在社交平台自曝抑郁症复发并加大药量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她以犀利文风著称,坦言最近情绪再次跌至谷底,医生建议将帕罗西汀从每天1片增加到1.5片。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评论区出现两极分化:有人送上暖心祝福,也有人激烈声讨另一位争议博主留几手。
据葛夕透露,这是她第三次抑郁症发作。2021年首次确诊时,她存在持续情绪低落、失眠早醒等症状,经过认知行为治疗配合舍曲林有所缓解。本次复发除了典型抑郁症状外,还出现了心悸、手抖等躯体化表现。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专家指出,病情反复往往与应激事件相关,药物加量是常见应对方案,但需警惕从20mg增至30mg可能引发嗜睡、口干等副作用。
网友“彩虹糖”的留言获得高赞:“看到葛夕说‘每天最累的是假装正常’瞬间破防,这描述太真实了。”许多抑郁症患者分享亲身经历,有人服药五年仍会反复,有人通过正念冥想缓解症状。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数据显示,抑郁症终身复发率高达50%-85%,规范治疗前提下仍有20%的患者会发展为难治性抑郁。
舆论场中关于留几手的讨论异常尖锐。该博主因持续发布争议内容屡遭举报,但平台处理始终暧昧。网友“理智派”质疑:“当葛夕在病床上调药时,留几手还在制造网络暴力,这种反差不该被忽视。”心理学教授李明分析,网络戾气确实会加重患者病情,特别是对高敏感人群,恶意评论可能成为复发诱因。
部分声音开始反思网络生态。自媒体人“真相君”发文呼吁,既要用“治病”态度关怀葛夕,也该用“防疫”思维净化网络环境。文章列举数据,某平台2024年清理抑郁相关恶意评论12万条,但举报响应率不足40%。这种矛盾现状让不少网友感到无力,正如葛夕粉丝所言:“当病人需要安静休养时,热搜榜却把她架在火上烤。”
医疗界人士更关注治疗误区。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医师团队提醒,抗抑郁药调整需要2-4周观察期,网友“加量就好”的简单判断可能产生误导。他们建议公众了解三个关键点:复发不等于治疗失败,药物调整需严格遵医嘱,心理治疗与药物同等重要。事实上,葛夕在长文中提到的“药物基因组检测”正是精准医疗的新方向,通过分析基因型可预测药物反应。
这场讨论意外掀起关于“成功抑郁”的社会反思。相比留几手引发的争议,葛夕的坦诚让更多人看到光鲜背后的真实困境。数据显示,相关话题发酵后,心理援助热线咨询量增长35%,其中职场人群占比显著提升。
在喧嚣声中,也有温暖悄然生长。网友自发组织的“抑郁知识科普”话题阅读量突破2亿,许多医学博主用漫画形式讲解治疗原理。这种理性与温情并存的氛围,或许正是葛夕事件最大的公共价值。一位康复者留言:“病耻感比病症更可怕,感谢所有勇敢发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