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何涌向“韭菜大厦” 音乐剧的魅力所在!上海黄浦区汉口路650号的亚洲大厦,楼高21层,被人们戏称为“韭菜大厦”。进入这里的人如果对音乐剧着迷,可能会付出一笔不小的代价。他们心甘情愿成为“韭菜”,因为这里的音乐剧让他们感到幸福。
这变化始于2019年。亚洲大厦建于2007年,最初以商业和办公为主,后来逐渐转变为一个充满小剧场的文化中心。每天晚上,这些小剧场里歌声不断,人们出门时脸上洋溢着笑容。上海已成为全国最热爱音乐剧的城市,2024年的演出场次占全国市场的约59%,票房收入约占56%。从大剧场到小酒馆,从经典剧目到本土原创,各种类型的音乐剧在这里上演。
亚洲大厦里的音乐剧与传统观演关系有所不同,观众与演员之间的互动更加紧密。这种新型观演关系激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成为中国音乐剧行业的一个奇迹。
亚洲大厦的转型与两个人密切相关:汉坤和阮豪。汉坤是戏剧制作公司“一台好戏”的创始人,曾在韩国留学并考察当地戏剧产业。他在首尔大学路的一家小剧场观看了一出名为《阿波罗尼亚》的音乐剧,深受启发。2019年,他决定买下该剧的中文版版权,并在上海尝试长期驻场演出。阮豪是亚华湖剧院经营发展公司的总经理,他建议汉坤在亚洲大厦四层的一家即将到期的美容院改建剧场。于是,《阿波罗尼亚》在亚洲大厦开演了。
这部音乐剧将狭长的空间设计成酒吧,观众可以边喝酒边看戏,舞台就在吧台上,演员与观众的距离非常近。尽管首演时票房不佳,但经过口碑积累后,每次开票都迅速售罄。观众们成了“回头客”,甚至提前一个月在网上蹲守购票。
《阿波罗尼亚》的成功模式很快被复制。2021年,“一台好戏”创作了三部新戏《桑塔露琪亚》《宇宙大明星》和《你好,我找Smith》,分别设计为小赌场、小酒吧和小客厅,都在亚洲大厦内。这些小剧场再次获得成功,沉浸式的小剧场音乐剧迅速发展起来。
随着演艺新空间政策的出台,上海涌现出许多非标准剧场。2024年前10个月,全国票房前十的中文音乐剧中,有五部是上海演艺新空间的驻演剧目。亚洲大厦内部涌现了22个小剧场,被称为“垂直百老汇”。
缪时客是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音乐剧制作公司,其创始人张志林曾是一位音乐制作人。2018年,综艺节目《声入人心》推动了音乐剧市场的发展,缪时客凭借多个剧目库存吸引了大量知名音乐剧演员。2021年,缪时客推出了两部改编自热门悬疑影视剧的音乐剧《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这两部剧在大剧场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上海对全国音乐剧行业的人才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演员桑可舟在北京进入音乐剧行业后,于2021年来到上海,并决定留在这里。他认为上海的戏剧市场充满活力,未来几年内舞台剧能在上海持续发展。
上海已成为中国音乐剧的制作中心。近年来,艺术院校音乐剧专业的就业形势非常好,许多学生还没毕业就参与了音乐剧演出。行业快速发展也导致人才短缺,各个环节都需要更多专业人员。
上海的音乐剧产业模式不一定能直接移植到其他城市,但上海的经验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鉴。上海的环人民广场演艺集聚区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硬件条件,加上政府政策的支持,使得上海成为音乐剧发展的沃土。
上海音乐剧还尝试跨界合作,如与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合作改编港片《新龙门客栈》。此外,上海音乐剧也在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如原创剧《蝶变》在韩国首尔大学路连演多场,获得了多个奖项。
中国音乐剧正逐步走向海外,上海的从业者们在探索中不断积累经验,未来有望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