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红楼梦》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包括民族舞剧、芭蕾舞剧、赣剧等多种形式的《红楼梦》相继登上舞台。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也引发了观众的广泛讨论。5月17日和18日,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百团)的青春越剧《我的大观园》在中央歌剧院迎来了浙江省外巡演的首站演出。陈丽君、何青青、夏艺奕、李云霄等演员重返大观园,通过描绘少年贾宝玉的心境,再现了昔日的青春梦幻。
《我的大观园》故事来源于《红楼梦》,但对原著情节进行了重构,打破了原有的叙事逻辑,赋予越剧这一传统戏曲新的内涵。舞台上同时呈现了两个宝玉的形象:一个是大观园中青春年少的宝玉,另一个是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老年宝玉。元春省亲、共读西厢、大闹学堂、宝玉挨打、宝玉丢玉、冲喜成婚等情节都围绕宝玉展开,紧扣“我的”大观园的主题。
该剧以宝玉的视角切入,第一幕即为元春省亲,同一个舞台上齐聚妙玉、湘云等多位金钗,写意地描绘了书中不同场景出现的人物和故事。这种跨时空演绎在舞台剧中更易被接受,如同古画中春花与秋树乃至冬梅同框,舞台的假定性给了观众更多留白和想象空间。
“游历太虚幻境”的情节一直是红楼题材改编的一个难点。由于跳脱主线且离经叛道,现代作品对其再演绎往往效果不佳。《我的大观园》将其放在剧目最后,让看破红尘的宝玉重游太虚幻境,并与少年宝玉相遇,形成新的叙事张力。不过,在改编“闹学堂”情节时,《我的大观园》融合了“大闹私塾”“宝玉琪官互赠汗巾”“柳湘莲痛打薛蟠”等诸多情节,尽管创意十足,但让伶人身份的琪官出现在家塾学堂,以及柳湘莲在家塾教宝玉唱戏,不够符合现实情况和情感逻辑,建议隐去学堂场景。
在具体故事讲述上,《我的大观园》延展了许多《红楼梦》的故事细节,如林黛玉和贾宝玉如何共读西厢,贾政为何要狠命打宝玉,挨打后的宝玉跟前来探望自己的宝钗、黛玉说了哪些话。这些原著中未详细描写的情节在剧中得以呈现,更像是《红楼梦》的青春版“同人文”。虽然剧中角色的台词不如小说含蓄,心理年龄也未必比书中人物成熟多面,但越剧本身就有雅俗共赏的特点,对《红楼梦》进行一定程度的同人文修改可以理解,也有助于吸引年轻观众。
《我的大观园》打破了封闭的戏曲程式和凝固的舞台样式,启用年轻有影响力的演员出演,在为传统戏曲“拉新”方面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领衔主演陈丽君英气与柔美并存,在折扇开合间尽显少年反叛与赤诚,重新诠释了贾宝玉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