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维加斯T-Mobile Arena的穹顶下,32岁的杰克·保罗站在拳击台中央,镁光灯在他纹身密布的手臂上跳跃。这场由他旗下MVP公司操盘的跨界拳赛,全球直播观看量突破4700万,仅TikTok相关话题播放量就达12亿次。当大屏幕跳出”Betr平台实时押注额突破2.3亿美元”的字样时,看台上爆发出Z世代特有的电子音浪般的欢呼。
没人记得,七年前的他曾被迪士尼扫地出门,社交媒体上堆满”过气童星””人生输家”的嘲讽。此刻的杰克望着沸腾的人群,嘴角扬起一丝意味深长的微笑——他知道,自己真正的战场从来不是拳击台,而是人类的注意力迷宫。
2017年11月,洛杉矶阴雨连绵。21岁的杰克蜷缩在好莱坞公寓的沙发上,手机屏幕映着迪士尼频道的解约声明。评论区里,曾经喊他”丹尼哥哥”的小粉丝们留言:”真恶心,居然在酒店开派对砸电视。”
这不是他第一次陷入争议:Vine时代为了流量扮丑搞怪,迪士尼时期被曝与工作人员冲突,如今又因”叛逆形象”触达品牌红线。经纪人打来电话:”现在所有儿童向品牌都把你拉黑了,转型成人市场?你连脱口秀都上不了。”
深夜三点,杰克盯着天花板突然笑了。电脑里循环播放着Vine时期的旧视频——那时他只是个对着镜头做鬼脸的少年,却能在6秒内抓住百万观众的眼球。”他们讨厌的不是争议,”他对着黑暗喃喃自语,”是不够真实的争议。”
凌晨四点,杰克打开数据分析软件。Z世代的社交媒体行为图谱在屏幕上展开:
每天接触信息时长:9.2小时;对”完美人设”的信任度:18%;主动搜索争议性内容的比例:63%;
他想起上周刷到的新闻:某美妆博主因直播爆痘素颜,一夜涨粉50万;某明星人设崩塌后,粉丝反而暴涨,评论区飘满”至少他真实”。
“原来如此。”他猛地坐直身子,在白板上写下大大的公式:Controversy + Authenticity = Currency(争议+真实=硬通货)。
传统明星忙着用公关团队灭火,而Z世代在算法牢笼里早已厌倦了精致的谎言。他们要的不是完美偶像,而是能在混乱中陪他们骂街、陪他们发疯的”自己人”。
杰克抓起马克笔,在”迪士尼杰克·保罗”的标签上画了个大大的叉,写下新标题:Problem Child(问题少年)。
2018年3月,杰克宣布跨界拳击,舆论一片哗然:”演员想当拳王?痴人说梦。”
他没有召开新闻发布会,而是在TikTok发布了一条15秒视频:蓬头垢面的他对着镜头比中指,背景是堆满啤酒罐的训练室:”老子明天要和UFC冠军打实战,敢押我赢的,今晚来直播间喝一杯。”
这条充满噪点的视频当晚播放量破亿,Betr平台临时开设的”杰克能撑过第一回合吗”赌局,吸引200万年轻人下注。
MVP的赛事策划手册里写着这样的铁律:
冲突前置化:赛前两周必须制造3次以上社交媒体骂战,允许选手互相曝光私人短信
过程去职业化:拒绝专业解说,改用网红主播”边打边吐槽”
观众肉身化:直播中随机抽取观众发送的”挑衅弹幕”,让选手当场回应。
当传统体育公司还在计算选手出拳速度时,杰克已经算出了另一个公式:1次热搜骂战=3000万次有效曝光=1场付费直播的盈亏平衡点。
在杰克的办公桌上,摆着三本书:《乌合之众》《失控》《卡戴珊家族传》。他的笔记本里写满笔记:
卡戴珊用家族丑闻打造千亿帝国,本质是把”隐私争议”转化为”情感订阅”;
特朗普的推特治国,是将”政治争议”降维成”真人秀剧情”;
洛根·保罗在日本森林拍逝者视频引发争议,却意外打开男性户外市场。
“他们都在玩同一个游戏,”杰克对MVP高管说,”只是我把刷新率从周改成了分钟。”
Betr平台的运营团队每天监测10万+Z世代用户的即时情绪,当某个校园争议话题爆发时,他们能在15分钟内推出相关押注玩法。2022年俄乌冲突期间,平台推出的”实时战局竞猜”模块,单日流水突破8000万美元——尽管杰克本人坚决反对将灾难娱乐化,但数据证明:人类对混乱的好奇心,比任何算法都更原始。
2025年,杰克在MIT的演讲台上展示了一组数据:
MVP赛事的争议性话题占比:78%;
Betr用户日均使用时长:97分钟;
个人品牌商业价值:19亿美元。
“有人说我在制造信息垃圾,”他对着台下皱眉的教授们笑了笑,”但你们知道Z世代每天主动屏蔽多少条精心设计的广告吗?387条。而我的’垃圾’,他们愿意花97分钟去消费,因为那是他们在算法里唯一能抓住的’真实碎片’。”
台下一位学生举手:”但争议带来的流量是短暂的,如何持续?”
杰克点开一段视频:镜头里的他正在健身房呕吐,教练骂骂咧咧地递来蛋白粉:”看看你现在的体脂率,拿什么赢下一场比赛?”这条毫无美感的训练记录,在Instagram获得230万点赞。
“持续的秘诀,”他敲了敲屏幕,”是让争议成为真实生活的自然衍生品。我从不设计剧本,我只是不戴口罩地活着。”
尾声:你手机里的新上帝!
2030年的某个凌晨,杰克在私人飞机上浏览最新财报:MVP估值72亿美元,Betr用户突破1.8亿。窗外是纽约璀璨的夜景,他想起七年前那个在雨夜里顿悟的自己。
人类的注意力从来都是稀缺资源,从印刷术到元宇宙,争夺心智的战争从未停歇。有人用精美包装收割注意力,有人用争议裂变制造注意力,而杰克·保罗们正在证明:在这个滤镜比真相更真实的时代,敢于暴露缺陷的真实,才是最稀缺的奢侈品。
当你放下手机时,或许该问问自己:
那些让你笑、让你骂、让你忍不住刷新的内容,究竟是你在选择它们,还是它们早已通过争议的钩子,悄悄勾住了你的神经突触?
毕竟在注意力经济的战场上,没有观众,只有猎物。而杰克·保罗们,正在成为这个时代新的”注意力上帝”——他们不需要你崇拜,只需要你,永远,别把目光移开。
启示录:
混乱的价值:Z世代的注意力算法青睐”有缺陷的真实”,越完美越虚伪,越混乱越真实;
争议的尺度:真正的注意力资本家懂得在”冒犯”与”共鸣”间走钢丝,用争议撕开流量缺口,用真实留住用户;
个人品牌的终极形态:不是打造人设,而是成为”注意力导体”——让争议如电流般穿过你,却不被灼伤;
时代的考题:当我们沉迷于他人制造的混乱时,是否还有勇气撕开自己的滤镜,成为那个掌控注意力的人?
注意力帝王:一个90后如何用争议撬动Z世代千亿心智市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nbdtoutiao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n/ent/148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