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e座为什么没有
避免与数字“1”混淆)。
不同车厢布局的座位数量差异:
二等座车厢:最常见的布局是每排5个座位,分为“3+2”排列(左侧3个座位、右侧2个座位)。此时座位字母对应为:A(左侧靠窗)、B(左侧中间)、C(左侧靠过道)、D(右侧靠过道)、F(右侧靠窗)。由于只有5个座位,A、B、C、D、F已足够标识,因此没有E座。
一等座/商务座车厢:
一等座多为“2+2”布局(每排4个座位),座位字母为A(靠窗)、C(靠过道)、D(靠过道)、F(靠窗),同样无需E座。
部分高铁的商务座为“2+1”布局(每排3个座位),字母为A(靠窗)、C(靠过道)、F(靠窗),也没有E座。
特殊车厢布局:极少数高铁车厢(如部分长编组列车的特定车厢)可能采用“3+3”布局(每排6个座位),此时座位字母会依次为A、B、C、D、E、F,此时E座存在(位于右侧中间位置),但这种布局并不常见。
因此,我们日常乘坐的二等座、一等座车厢中通常没有E座,只有在少数“3+3”布局的车厢里才会出现E座,这也是很多人觉得“E座不存在”的原因。
高铁E座去哪儿了
高铁没有E座主要是为了遵循国际惯例并适应自身座位布局。
早期单通道飞机每排有6个座椅,编号为A、B、C、D、E、F,其中A、F为靠窗座位,C、D为靠过道座位,B、E为中间座位。久而久之,形成了特定的国际惯例。
而高铁座位布局借鉴了飞机的编号规则,但高铁一排最多只有5个座位。为了保留靠窗(A、F)和靠过道(C、D)座位的字母标识惯例,同时又要使编号简洁明了,便从字母序列中去掉了E,所以常见的高铁座位中没有E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