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星 / 左氧氟沙星“攻击”肌腱的概率高吗 科学认知与防范

左氧氟沙星“攻击”肌腱的概率高吗 科学认知与防范

近日,#左氧氟沙星 跟腱断裂#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广泛关注。浙江医院骨科中心副主任顾增辉主任医师表示,在其20多年的从业经历中,曾遇到一例因服用左氧氟沙星导致跟腱断裂的患者。这位72岁的男性患者因尿路感染服药一周后,虽然感染症状改善,却突然感到右脚跟剧痛。经检查确诊为跟腱断裂,不得不接受两个多月的石膏固定治疗。

左氧氟沙星“攻击”肌腱的概率高吗

实际上,这种常用抗生素(俗称“沙星类”)的肌腱损伤风险确实存在,但总体发生率并不高。科学认知和合理用药可以有效防范这种风险。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释:它为何影响跟腱?哪些人需警惕?家中备药如何更安全?

左氧氟沙星属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能精准破坏细菌的DNA复制。然而,人体肌腱中的胶原蛋白与细菌DNA在结构上有些相似之处,这可能导致药物“误伤”自身组织。具体来说,药物会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分解维持肌腱强度的胶原纤维,减少跟腱周围血流量,导致细胞缺血、缺氧和营养不良,并诱发氧化应激直接损伤肌腱修复细胞。就像年久失修的橡皮筋,肌腱逐渐变脆,突然发力时就易断裂。

早在201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就在左氧氟沙星说明书上增加了黑框警告,并对“适应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项进行了修改。除左氧氟沙星外,环丙沙星、莫西沙星等“沙星”家族成员也有类似风险。

对于高风险人群,使用这类药物需要格外警惕。完全避免用药的人群包括18岁以下青少年,因为药物会干扰软骨发育,可能影响身高或关节健康;孕妇和哺乳期妈妈也不宜使用,因为药物可能通过胎盘或乳汁影响胎儿或婴儿。此外,60岁以上老人、运动爱好者(如运动员、舞者、体育生)、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肾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也需谨慎评估用药风险。

跟腱损伤不仅发生在用药期间,停药后也可能出现。临床中甚至有患者在停药数月后发病,可能与药物在肌腱组织中的长期蓄积有关。用药后1-30天内,跟腱断裂风险升高至3倍;停药后31-60天,风险仍保持约2倍。因此,用药期间要严格禁止疾速奔跑、舞蹈、球类等剧烈活动,停药后2周内仍需避免剧烈运动。恢复期间最好从步行等低强度活动开始,然后在6-8周内逐渐增加负荷。

许多人认为眼药水很安全,但实际上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可通过鼻泪管进入鼻腔毛细血管,达到影响肌腱的血药浓度。有患者仅使用滴眼液后踢足球,突感脚后跟断裂,经医生确诊为药物与运动叠加所致。

用药后如出现足踝不明原因肿胀、行走时足跟疼痛、小腿僵硬感、活动时肌腱部位发出弹响声或典型断裂表现(如运动中突发足跟“棒击感”、跖屈无力或触及局部凹陷),应立即停药就医。当孩子需要抗菌治疗时,家长可主动告知医生患者的运动习惯、既往肌腱损伤史、当前用药情况(特别是激素类药物),并请求优先选择非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若家人在运动中突发足跟剧痛,需立即停止活动,冰敷患处减轻肿胀(每次15-20分钟),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并尽快送医通过Thompson测试、超声或MRI确诊。跟腱断裂的基本恢复期需要两个半月,包括4-6周的愈合期和2-4周的功能康复期。

了解药物副作用的存在是为了让我们更谨慎而非更恐慌。左氧氟沙星仍是重要抗菌药,关键是用前评估风险、用中观察反应、用后合理运动。科学守护家人,从理性认知每一粒药开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nbdtoutiao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n/ent/156015.html

nbdtoutiao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