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星 / 谁说的年纪大了耳背不需要治

谁说的年纪大了耳背不需要治

“年纪大了耳背不需要治”是典型的认知误区,无论是医学共识还是实际影响,都明确证明:老年人耳背(临床多称为“老年性耳聋”)必须重视并及时干预,绝非“正常衰老、无需治疗”。这种误区的产生,多是因对耳背危害的认知不足,以及对“治疗”的误解(认为“治不好就不用治”),但从健康、生活质量、安全等维度看,干预耳背的意义远超“能不能听见”。

先明确:老年性耳聋不是“正常衰老”,而是需要干预的健康问题

老年性耳聋的核心成因是听觉系统随年龄退化(如内耳毛细胞损伤、听神经功能下降),但它并非“衰老的必然结果”——

约60%的65岁以上人群存在不同程度耳背,但其中仅10%-15%是单纯衰老导致,更多人是“衰老+基础病(高血压、糖尿病损伤听神经)、长期噪音暴露、药物副作用(如庆大霉素)、耳疾(如中耳炎)”等叠加因素引发;

即使是单纯衰老导致的耳背,也会因“长期听不见”引发一系列连锁问题,这些问题的危害远大于“耳背本身”,属于“可预防、可改善”的健康隐患,而非“无需管”。

二、“不治耳背”的4个隐形危害,比“听不见”更可怕

很多人觉得“耳背只是听不清说话,大不了让人多重复几遍”,但医学研究和临床观察显示,长期不干预的老年性耳聋,会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安全,甚至加速认知衰退:

加速认知功能下降,增加痴呆风险听觉是大脑接收外界信息的重要通道,长期耳背会导致大脑“听觉中枢”因缺乏刺激而逐渐退化,同时因无法参与交流、获取信息,大脑整体活跃度降低。国际权威期刊《柳叶刀》研究证实:听力每下降10分贝,认知障碍风险增加20%;65岁以上老年人若耳背不干预,5年内发展为轻度认知障碍的概率是听力正常者的3倍,痴呆风险提升1.8倍。

引发心理问题:孤独、抑郁、自卑耳背会导致老年人逐渐脱离社交:聚餐时听不清对话,慢慢不愿参加;家人聊天需反复喊话,易被误解“故意不理人”,进而减少沟通;长期独处会引发孤独感,甚至因“觉得自己没用”产生自卑、抑郁情绪。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数据显示:未干预耳背的老年人,抑郁发生率是听力正常者的2.5倍,其中约30%会因“社交隔离”出现严重心理问题。

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安全耳背会让老年人错失“危险信号”:厨房油锅起火的“滋滋声”、天然气泄漏的“嘶嘶声”、门外陌生人的异常响动、家人的紧急呼喊(如“小心摔倒”)、过马路时的汽车鸣笛声……这些信号的缺失,会让老年人陷入极高的安全风险,比如因听不见身后车辆而发生交通事故,或因听不见火灾预警而错过逃生时机。

掩盖其他严重疾病,延误治疗部分老年人的“耳背”并非单纯老年性耳聋,可能是其他疾病的“信号”:比如突发性耳聋(需72小时内治疗,否则可能永久失聪)、听神经瘤(良性肿瘤,但压迫神经会导致耳背+耳鸣,延误可能引发面瘫)、甲状腺功能减退(激素异常影响听神经功能)等。

若误以为“耳背不用治”,会错过这些疾病的早期发现机会,导致病情加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nbdtoutiao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n/ent/166168.html

nbdtoutiao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